也许是过于兴奋的原因,吃晚饭的时候王风显得有些魂不守舍,以至于几次对王母的问话都没有及时的回答。耿细君看在眼里不免有些担忧。等到一回到自己的屋子就忍不住问起了王风去见王莽的时候是不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没有什么,叔父只是说让我明日去和他一起拜会一个人。”王风说着故意停了下来,有些得意的看了自己的妻子一眼,明天就要见到自己仰慕的偶像了,现在他很想找个人诉说一下自己此刻的心情。
耿细君很明显是个不错的听众,王风觉得和她说说应该不错。起码能够平复一下自己现在激动的心情,还能和人分享一下自己的快乐。
“哦,夫君要去见的是什么人呀。看夫君的样子似乎十分高兴呀。”耿细君不愧是个好听众的苗子,见王风停了下来有意卖关子,恰到好处的开口询问了。
王风稍一仰头,两眼望着屋子的顶棚哈哈笑了两声,伸手一摸自己的下巴,可惜下巴光溜溜的让他的摆酷姿势看着有些滑稽。
扑哧一声,一旁伺候的春华秋实都忍不住笑了出来。这让王风有些尴尬,用眼瞪了这二人一下才对强忍着笑意的妻子说道:
“是陈子公,当年擒杀匈奴郅支单于的陈子公回京了。明天叔父要带我过去拜望。”
王风说完得意的看了看屋里的几个人。
耿细君听了也有些惊讶,愣了一下才醒悟过来忙说道:
“恭喜夫君了,妾自幼就仰慕陈公的威名。可惜身为女儿家,也无缘能一睹陈公真容。明日夫君可要好好替妾身看看,回来给妾说说这陈公是如何的英雄了得。”
“呵呵,那是自然的。”王风满脸带笑的答应着,顺便又瞟了一旁的春华秋实一眼。
这次春华明显看懂了王风的意思,见他看了过来马上说道:
“陈公也是婢子仰慕的英雄,郎君明日回来给夫人说的时候可别忘了让婢子在一旁也听听呀。”
“好说,呵呵。”
“郎君前去拜望陈公,可想好了准备什么礼物吗?”正当王风还一脸得意的等着秋实说点什么的时候,耿细君突然开口问了他一句。
“额。”
这下可把王风给问住了,是呀,登门拜访似乎是应该送点什么东西才显得礼貌的,自己之前怎么没有想起来呢。
他看了一眼妻子,“还是夫人考虑的周到,叔父提起此事的时候没有提,为夫倒是把这件事情给疏忽了。是该准备些礼物才好,只是该送点什么呢?”
耿细君莞尔一笑:“妾也没有见过陈公,实在不知道他喜欢什么。”
王风一听也有些犯愁了,是呀,初次见面要是能送点对方看得上的礼物一定能提高好感度的,只是不知道这陈汤到底喜欢什么呢。这会的王风颇有些狗咬刺猬无处下嘴的感觉。
就在王风有些犯愁的时候,一直没说话的秋实这个时候说话了。
“要奴婢看,给陈公送礼,其实送别的东西都不一定合适,不妨直接送钱就可以了。”
“送钱?”
王风听了吃了一惊,仔细看了看秋实的表情才有些不满的说道:“你这主意也太没有见识了吧,陈公乃是盖世的大英雄,又怎么会和个俗人一样喜欢这些呢。我岂有直接送那种黄白之物的道理,这让陈公如何看我。”
秋实被王风数落了之后却很不以为然,“郎君没有见过陈公,又怎么能断定他就会不喜欢这等黄白之物呢?婢子虽然年幼,却也知道一些陈公的事情。否则又怎么会给郎君出这样的主意呢?”
秋实的话让王风半张着嘴没有说出话来,他万也没想到秋实会用这么一套说辞来堵自己的嘴。难道她就这么肯定陈汤会喜欢自己送钱财吗?可听秋实的口气,似乎还真像是知道一些事情的样子。他用眼睛扫了一下屋里的其他二人,发现她们对秋实的说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这一看不自觉的就让王风的底气有些不足了,犹豫了一下他才说道:
“那你倒是说说,你凭什么断定陈公会喜欢我送钱财呢。”
秋实听了抿嘴一笑,没有马上回答王风的问题,反而反问了他一句:“陈公此次能够回到京师,想来是因为之前皇帝发布的赦令的原因。郎君可知在此次流放之前,陈公还曾经被治罪免官吗?”
“嗯?是什么罪名?”王风下意识的问了一句,他还真是不知道陈汤斩杀郅支单于之后的遭遇,人们传诵英雄人物的事迹,往往只会注意那些闪光点,对于与此无关的其他事情往往很少关注。
“贪墨。”秋实的声音不大,但这两个字听在王风的耳朵里不亚于两声惊雷。怎么可能呢,自己无限敬仰的大英雄会是个贪财的人。
“这必是有奸人陷害,陈公蒙冤所致。”
王风本能的对秋实的说法表示了抵触,这实在是超出了自己对这位英雄的认知范围了。
“夫君,陈公贪墨的事情是真的,这个妾也有风闻。”耿细君的话又给了王风一记重击。他扫了一眼屋里的三个人,最后把目光落在了春华的脸上。
春华被他看得有些慌乱,忙把头低下小声说道:“婢子虽然不常出门,可是陈公喜欢敛财的事情也是听说过一些的。不过只是听说而已,婢子其实不大......相信的。”
听了春华有些吞吞吐吐的话,王风仅有的一点希望也落了空。看来秋实说的这陈汤的事情是真的了,怎么会这样呢?
似乎是为了专门打击王风一样,耿细君和春华秋实七嘴八舌的开始给王风讲起来关于陈汤的故事。大概无论什么时代,八卦都是很受女人欢迎的娱乐节目的原因,她们每个人都能讲出不少关于陈汤的段子。起初这几个人还对王风的反应有些顾忌,讲的还是比较含蓄的,过了一会见王风没什么不好的反应讲的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虽然三个人的说法多有出入,但王风一路听了下来,还是对陈汤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和印象。
陈汤是山阳郡瑕丘县人,年轻的时侯就博览群书,是个很有学识的人,又能写一笔好文章,称得上是一个青年才俊。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每天都要为三餐饭发愁,经常需要向邻里借贷才能勉强维持生活。而且因为家贫,所以借了钱粮之后,陈汤也没法很快还上,所以有的时候实在没有办法了,他就外出以乞讨为生,可以说年轻时候的陈汤混得实在是穷困落魄到了极点。
如此落魄已经够惨了,陈汤还要忍受州里人的白眼,很多人都认为他借钱不还,甚至还去当乞丐,真是个没有气节操守的人。陈汤一方面忍受贫寒的生活,一方面还要忍受别人蔑视的目光,所以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创造命运的奇迹。
最终陈汤下了决心前往京师长安城,希望谋得个一官半职。陈汤这次出行还算幸运,凭借着他的才华还真就让他弄了个小官:太官献食丞,这个小官的职责是负责给皇帝献食的,虽然这个芝麻小官对满腹经纶的陈汤来说,实在太不相配,但好歹使陈汤摆脱了早年穷困潦倒的生活。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陈汤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因为这次他认识了富平侯张勃,也就是张放的爸爸。陈汤是个天才的外交人才,十分的健谈,一来二去的两人交上朋友。张勃在与陈汤交往过程中,发现陈汤这个人真是非常了不起,非常有见识,而且性格极其坚忍不拔,多谋善略,心中暗暗称奇。
正好这个时候汉元帝刘奭刚登位不久,下诏让全国的侯爵向朝庭推荐可用之才,张勃就向皇帝推荐了陈汤。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陈汤就可以顺利得到升迁的机会了。但恰在此时,意外发生了:
陈汤的父亲去世了!
得到消息的陈汤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回家去给父亲奔丧守孝,还是留下来。好不容易等来的机会就在眼前,他岂肯放过?最终陈汤也不没有回家奔丧。不过他也没有等来预期的升迁。
因为他父死不奔丧的事情被人揭发了出来。
这下可不得了了,汉讲究“以孝治天下”,就是皇帝死了的谥号头一个字都是个孝字。陈汤做出来这样不孝的事情还有他的好吗,立即被逮捕入狱,连举荐陈汤的富平侯张勃,也因为“举荐不当”之罪,被削户二百。
张勃就这样受了陈汤的连累,这也是汉代区别于后世的一个显著特点,举荐人要对所举荐的人的行为负责。所以这时候的人推荐人才都是十分慎重的,因为万一推荐的人出了问题,自己也要承担连带责任。不过这也造成了另一个后果,就是人们一般只会推荐自己的亲朋故旧,因为都是知根知底的,不容易出问题。
不管怎么说,陈汤这次不仅没有得到升迁,反而进了监狱被关了几年。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不为厄运所击垮,方是天地英雄。
等到陈汤出狱后,他终于等到了机会。这个时候朝廷正好要加强对西域的控制,需要大量的使节,所以重新征召陈汤,给他一个郎官的头衔,出使西域。从此陈汤找到了自己发挥才能的舞台,一步步做到了西域都护副校尉,这才有了他和甘延寿万里远征擒杀匈奴单于的传奇。
然而,陈汤的命运注定是一波三折的。远征归来的陈汤和甘延寿没有等来朝廷的嘉奖,反而遇上了一群来势汹汹、准备将甘延寿与陈汤捕拿归案的吏士。
原来他们被此时朝中两个极有权势的人盯上了:中书令石显与丞相匡衡。石显是权倾朝野的宦官,因为甘延寿以勇武受到皇帝的宠幸,所以石显想将姐姐嫁给甘延寿,但甘延寿拒绝了,石显便怀恨在心。宰相匡衡是个腐儒,只看到陈汤擅自矫制出兵,半点看不到陈汤、甘延寿的功绩,认为这二人目无君上,罪大恶极。而且在这个时候,陈汤还被抓到一个把柄:他私吞了一部分战利品被人揭发了。
就这样,陈汤他们就在返回长安的路上遇上了捕拿他们归案的吏士。
这下子陈汤怒了,他马上上书皇帝:“臣与诸吏士共诛灭郅支单于,幸得擒灭,万里振旅,不仅没有使者迎接犒劳,反而要将我等逮捕审查,这岂不是
第四十七节 英雄>>(第1/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