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六月六日 白马岭

2017-10-21 作者: 锦城的米
第2章 六月六日 白马岭

太平兴国四年六月六日癸丑

大宋殿前司内殿直右第一班都知高怀恩端详着黄桦弓上的字“燕晋”两个字,深吸一口气,慢慢地呼气,等呼吸更加平稳的时候,从弓袋中抽出一支羽箭,扳指扣弦,稳稳地拉开弓,放箭,右手自然后摆,一气呵成。凿子箭疾速飞出,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正好与他想射中的细枝擦肩而过,高怀恩暗自可惜,回头看看折得源,折得源微微地一笑,高怀恩跑过去,找了好一阵,才捡到那根箭,又跑了回来。

“后手如握虎尾,”,折得源拿着酒葫芦,一边喝着酒,一边夸奖了自己的徒弟,“怀恩,你的右手有进步。收拾好弓、箭,今天就练到这里。”

“谢谢师父指点,就是一次只能射一支箭,太不过瘾。”,高怀恩把箭放回箭袋,又松开了弓弦,他摩挲着弓上的“燕晋”两个字,北汉已经投降,太原再也不是大宋的心腹大患了,他是不是应该把弓上的晋字擦掉呢?

自残唐以来,中原大地藩镇林立,兵强马壮者以天子自居,其中又以盘踞河东太原的李克用和汴梁的朱温实力最为雄厚,最终由李克用最为骁勇的儿子李存勖灭掉了朱梁政权,建国后唐。

后唐内乱,被石敬瑭引来北方的草原霸主契丹攻灭,石敬瑭建国后晋。

石敬瑭死后,契丹与后晋关系恶化,契丹南下灭掉了后晋。在契丹退出中原时,大将刘知远乘机收复中原,建国后汉。

刘知远死后,大将郭威在北上抵御契丹时造反,夺取了皇位,建国后周。

郭威临死传位给自己的内侄柴荣,后周世宗柴荣励精图治,随后又击败南唐、后蜀,逐渐强大起来,但不幸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病亡,后周被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所篡,建国赵宋。

赵匡胤立国后,逐步消灭了南方等大大小小的地方势力,但是,盘踞在太原的北汉,却一直是大宋的心腹大患,以赵匡胤的赫赫战功,也两次受挫于太原城下。“盛则后服,衰则先叛”,那些起家于河东的将领,屡屡从太原入主中原,而太原却在近百年中未被攻克过。燕晋两地,是赵宋官家最为放心不下两个地方,抚平燕晋,则是大宋军人的最大梦想。

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登上皇位,成为赵宋的第二任官家,而太原这个头等大事自然摆上了日程。在即位四年之后,官家终于下令讨伐北汉。三月,云州观察使郭进领兵在白马山,大败增援北汉的辽军主力;四月,等官家从镇州出发,抵达太原城下时,北汉已经仅有太原一座孤城。六月初,北汉刘继元在外援无望,山穷水尽的时候终于降服于大宋。刘继元是别无选择,如果不是官家严令停止攻城,等待刘继元投降,没有人能够挡住太原被屠城的结局。

箭雨和战阵,是官家引以为傲,克敌制胜的两大法宝,还有他哥哥留下的百战之师。这也让官家踌躇满志,取太原不过是翻饼而已,实在难以彰显他的文治武功。在从镇州出发,御驾亲征太原的时候,他的心其实更多向往的,是北边的幽州,那才是真正的饼,而且要他亲自来翻。因为只有翻了这张饼,才能超越李唐,重建汉家帝国声威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终究是在野外,要节约箭矢。再说,箭术不是光靠练习就能提高的,你要是能在任何时候,平和自己的心态,就能够百发百中了。”

“我在太原城下,一个人都没有射中。”

“那当然!那时候,只要押班一声令下,只管向城上放箭就成,谁管射中了没有!”

“不过,全军一起放箭,那气势,真得是骇人!上百万的箭支,一会儿就射光了。”

说起押班,高怀恩想起来了,“师父!听高大哥说,我们真的要去幽州呢!”,高大哥是御龙弓箭直都虞侯高琼,在太原的时候,押弓弩两班。他和高怀恩一样,是官家旧邸的亲信,一直就是高怀恩的老大哥。

“那是官家操心的事,我们只管打仗。”,折得源还是喝着他的酒,他对幽州没有像高怀恩那么强烈的向往,“你也喝一口?”

高怀恩坚决地摇了摇头,他已经收好了自己的弓、箭,他今天还没有练过刀法,又抽出了自己的手刀,摆了个架子,舞了起来。

高怀恩随侍在赵光义左右的时候,赵光义还是晋王、开封府尹,在晋王府邸小小的演武场上,高琼、王汉忠、傅潜、刘文裕和他,一帮侍卫每天都勤练刀枪。赵光义喜欢在有空的时候,来看他们的训练,有时候,还会亲自下场,一起比试箭法。在闲得蛋疼,无处发泄的时候,赵光义甚至还组织了剑舞班,名为剑舞,实际练的是刀法,一帮人个个袒胸露臂,把手中的利刀舞成了花,最高潮处,一齐将剑抛向空中,伸手接刀,或者用身体巧妙地接刀,让旁边观看人大为叹服。

官家偶尔谈起封桩库,就会忍不住叹息,他的哥哥太仁慈了,用封桩库里的五百万缗赎买燕云十六州?这本就该是用武力来解决的事!跟契丹人有什么可谈的?高怀恩在一旁听得心中激荡,官家虽然和蔼仁厚,但是在这事上却从来没有让步过,最合他的心意。

晋王府邸并不是纠纠武夫好呆的地方,象高琼等年长一些的侍卫,大字不识一个,赵光义也没有难为他们,而高怀恩进入晋王府邸时年纪尚小,自然老老实实地读书认字,勤练书法,研读兵书,讨论战阵,他自己也总觉得这样才不枉费赵光义的一番苦心栽培,毕竟赵光义更喜欢的是文华风流。而在大宋不断向外征战,高怀恩逐渐长大,也慢慢明白了很多人情事故:御前班直号称是万里挑一,但是他们这一群人却空有御前班直的名号,实际只是看家护院的侍卫而已,晋王的身份使得他们没有出征打仗的机会,甚至,一定要小心地回避。东京城里的喧嚣和荣耀从来都与他们无关,尤其是南方已平,大宋的敌人只剩下了北汉,和北边的辽人,这也让高怀恩比外面的人更渴望着征战沙场。

北汉与大宋的仇恨太长太久了,北汉投降,没有屠城已经是最大的宽容了。官家随即命令平毁太原城,而这过程中,很多太原城的老弱病残都死于拆迁和火灾,城里城外一团乱麻,高怀恩明白这里面就有很多故意泄愤的成分,但他对这些事实在没有兴趣,也不想掺合,从赵光义成为官家的时候开始,他就更加渴望着征战沙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急迫。最后,高琼帮他讨得了一份前往白马岭的差使,调查白马岭的英雄郭进死因。

云州观察使、石岭关都部署郭进在上个月中风而死。而众所周知的是,郭进和监军、汾州防御使田钦祚一直不和,吵架都吵到太原城下的官家面前了。郭进毕竟是功勋卓著的几朝老臣了,必须要有个交待才行。

高怀恩讨得这份差使,还有另一个原因,他听说,白马岭一战,虽然击溃了辽军增援北汉的部队,但是,四散而逃的辽兵远没有清理干净,说不定去白马岭,能够捞到什么机会?

“怀恩!你这刀法还是少练点!”,折得源对于高怀恩的箭术还是比较认可的。毕竟武艺一十有八,弓为第一,箭术本就是大宋军人安身立命、搏取功名的基本,高怀恩身高臂长,孔武有力,是太祖兵样的范本,练箭的好料子,他的弓是一石的,比起折得源六斗的弓强了不少,而且他自己也一直勤于练习,跟折得源相比,只是实战经验缺乏一些罢了。但是,刀法就有点让折得源忍无可忍了,尤其是最后把刀抛上了天,玩着花样接住,完全就是乱来,“要是遇上全装重甲的辽兵,你那刀砍折了,还不一定能砍死一个呢!”

折得源的身份比较特殊。

大宋的战马多来自西北,河东的府州是其中的最重要来源地之一,府州也是赵宋在河东的重要据点,因而府州的折家就是大宋在河东倚为柱石的心腹,官家的坐骑“碧云霞”就是折家进献的。折家也象其他边防将领一样,向朝廷派出子弟充作班直,折得源现在就是内殿直右第一班押班,是高怀恩的下属。不过高怀恩明白,别看自己弓、弩、刀、枪样样都精通,终归没有上过战场,太原城下,也就是对着城上不停地放箭而已,自己能当上内殿直都知,完全是因为官家上位,旧邸的人一下子都青云直上,而折得源这种自小在河东的枪林箭雨中磨炼长大,才是真真正正的沙场老将。因此,高怀恩对折得源一直礼待有佳,私下里一直尊折得源为师父,折得源也愿意和这个晋王旧邸的亲信亲近,把他当作自己的徒弟尽心尽力指点、传授经验。

高怀恩老实地收起了手刀,取下了自己的头鍪、披膊、背子,卸下衣甲、吊腿,他是个称职的仪仗队员,做起这些事来有条有理,让折得源有些觉得可笑,又不好说什么,闲扯起来,“那个王安安,真的很好看哩!你都没看一眼?”

“没有!看她做什么?”

王安安是官家分配给他们的北汉宫女,高怀恩一走,王安安就成了老上司内殿直指挥使王汉忠的独享之物了,不过,高怀恩倒没什么感觉,毕竟王汉忠在太原的时候攻上过城墙,还被流矢射伤了眼睛,就算是对他的补偿吧。

折得源又喝了一口酒,收起了酒葫芦,和衣往地下一躺,“我们刀口舔血,还不是为了封妻荫子?“

眼看着高怀恩不感兴趣的样子,折得源改换了话题:”明天还是见好就收,早点回去复命吧!估计官家都回镇州了呢!”

“恩!”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