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六月七日 清晨

2017-10-21 作者: 锦城的米
第3章 六月七日 清晨

六月七日甲寅

高怀恩和折得源藏身的地方,是白马岭外的一个隐秘的小山凹。高怀恩不象折得源那么说睡就能睡,一直到繁星满天,听着不远处那白马河的潺潺流水声,他才终于停止了胡思乱想,也支持不住眼皮的打架,重重地跌入了梦乡,那流水声越来越响亮,然后是引龙直整齐有力的鼓乐,和“万岁!”的呼喊声。

殿前都虞候、排阵使崔翰用五色旗指引着宋军在太原西城下一字排开,一队威武庄严的宽衣天武官引导着剑舞班出现在太原城下。

按照大宋祖制,朝庭下发兵样,各州府符合条件,身高力大、武功高强、悍勇好斗的,都要选送入禁军,甚至是乡里恶霸、江湖巨匪、山中大王,也有机会加入。如果说禁军是百里挑一,上四军的殿前司日骑马军、天武步军,侍卫马军司的龙卫马军和侍卫步军司的神卫步军是千里挑一,而剑舞班则是真真正正的万里挑一。

那些壮汉无不是袒露上身,手执一把利刀,随着鼓乐响起,剑舞班指挥使一声喝叫,剑舞班开始了挥刀砍、劈、刺、挑,动作虽然简单,难得的是,剑舞班有五百人之多,但随着鼓乐的强、弱、轻、重而变化,整齐划一,流畅连贯,自然生出憾人的气势,让人为心折。

鼓点声几经转折,突然,一下变得急促而密集,那些壮汉开始交互游走,手中的刀快舞成了花,阵形明明密集紧凑,却如同满塘乱窜的鱼儿,没有两把刀会碰在一起,也没有谁被划伤。

指挥使又是一声喝叫,只见利刀纷纷脱手,飞到了空中,城上城下的人不觉一声惊呼,壮汉们齐声呐喊,各自用头、肩、背、手接住了利刀,鼓乐嘎然而止。

钧天广乐开始响起,一个旗手敏捷地爬上了旗杆,那旗杆比太原城上的旗杆还要高,而旗手不徐不急,手足并用,在杆上游走般爬向杆顶,在越来越激昂地打气声中,旗手转眼间已经到了杆顶,金龙旗迎风展开,鼓乐也突然激昂亢奋起来,官家出现在望楼上,城下宋军的情绪沸腾到了顶点,“万岁!”的齐声欢呼中淹没了太原城。

太原城门缓缓地打开,一小队北汉骑兵偷偷地溜了出来,虽然没有打着认旗,但是为首的大将却是每一个宋兵都熟悉的杨业。

官家越过众多伸长了脖子的班直,还有那个在攻城中脚底板中了两箭,最喜欢嗷嗷叫的天武军校荆嗣,用他一贯温和平静地语气说:“怀恩,去陪那老家伙玩玩吧。”

在众多兄弟嫉妒如仇的目光中,高怀恩紧了紧束甲绊,扶了扶兜鍪,提上马枪,上了马,驱赶着马儿来到阵前,感觉自己就象是前代第一好汉李存孝,铁枪王彦章也行,总之,这是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

杨业看见他单人独骑,也撂下队伍,右手夹枪迎了上来。两骑越来越快,高怀恩手中的枪舞出一片片枪花,试探着杨业的虚实。

对枪的一刹那,杨业只是被动地一架,挡住了高怀恩眼花缭乱的一枪,两马正要错过,高怀恩敏捷地挥动手中铁锏,朝杨业肩膀砸去,杨业举枪一挡,铁锏砸中枪杆,两人都是身子一震,各自向前冲去。

高怀恩掉转马头,正在遗憾这老家伙不敢跟他硬拼时,突然发现情况不妙,杨业竟然丢了枪,左手从弓袋取出一张大弓,右手从箭袋抽出一支羽箭,同时加速向官家冲去。

高怀恩一阵愤怒和忙乱,他急忙扔下马枪,取出弓、箭,对准杨业后背就是一箭,那箭穿透了杨业的背甲,重重地钉在了杨业背上,可是,杨业还是继续向前直冲而去!高怀恩不明所以,又抽出一支羽箭,慌乱之中,他全力引弓,竟然将弓“咔擦”一声,拉断了!高怀恩彻底懵了,他手足无措地望着远去的杨业。

御龙弩直在指挥使的喝令声中,一排弩箭直射出去,几只箭羽直接射中了杨业和他的战马,可是,杨业仍然安然无恙!很快,杨业进入了弓箭的射程,他迎着扑面而来的箭雨,张弓搭箭,对准官家就是一箭!

“不!……”

高怀恩高叫了一声,蓦然惊醒,折得源正坐在他对面,手中握着酒葫芦,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又做恶梦了!”,高怀恩一边解释,一边起身,活动筋骨,舒展身体。

“臣闻上古其风朴略……”

“愿官家好将息。”高怀恩笑着接过折得源的话,两人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高怀恩时常做些稀奇古怪的梦,在一些奇怪的场景发生的奇怪的事情,他一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又不敢告诉别人,直到遇到师父折得源,才把他的烦恼告诉了折得源。

折得源觉得那是高怀恩读书太多了的缘故。他时不时会忍不住对高怀恩的书生气感到不可理瑜,有时候敬若神明,比如,高怀恩对战阵就头头是道,有时候,又觉得太不啰嗦了。但他又不好明说,就经常提起党进,这个党太尉明明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非要学着别人掉书袋,“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这种牛头不对马嘴的话都说得出来,结果成了文华风流的东京城里最爱的笑料和谈资。军人嘛!上阵杀敌,回家喝酒抱女人就行了,折得源自己就从来不知道自己做过什么梦。

天色已经微明,折得源早已穿戴好甲胄,悠闲地等着高怀恩了,高怀恩连忙起身,忙不迭地穿上自己的衫子、甲胄,再把自己的弓、弩上好弦。这次出行,他带了一张一石的步射弓、一张六头的骑射弓,还有一张四石的大黄弩,还有六十支弓箭和三十支弩箭,“怀恩,不用带那么多!我们去去就回!”,折得源喝了一口酒,忍不住又嘟囔了一句,更向北方的代州都已收复,他们只是在自家地盘上活动,又不是去打仗。他把酒葫芦向高怀恩晃了晃,高怀恩坚决地摇了摇头,他不是不喝酒,而是决不会在这个时候喝。

眼看着高怀恩收拾妥当,折得源又喝了一口酒,掂了掂心爱的酒葫芦,站起身来,收好酒葫芦,两人把马儿藏在白马岭外一个隐秘的小山凹里,动身向白马岭进发。

白马岭山谷内,一条山边小路贯通南北,小路大约有五六里长,还算平直,前人还在山崖边开出一块很大的坪坝,有一些大树可以遮阳避暑,小路旁边就是白马河,白马河不深,只是在膝盖位置而已,河的东岸也是一段平缓的山崖,但再往上,两边的山崖都变得陡峭起来,难以行走。这里是过往商旅歇脚的好地方,只是因为前段时间郭进率军与辽军在附近的白马山大战一场,现在还算是战区,寻常百姓没有人敢冒险走这条路了。

六月的清晨,天气不算炎热,整个白马岭都静悄悄地,高怀恩和折得源昨天曾来这里踩过点,应该就只有他们两个人吧?高怀恩深知他这趟差使对田钦祚性命攸关,说得轻了也是影响仕途。要是在东京城里,军法严峻,谁也不敢惹事生非,但在这荒山野岭,野兽虫蛇出没的地方,田钦祚手下的大兵可不是吃素的,灭个口什么的太容易了。折得源昨天在河东岸的山崖找到一块大石藏身,可以看到整个山谷,两人顺利地抵达那里。时间还早,两人都掏出了炊饼,一边吃着,一边无聊地打发时间。

正午时分,几个宋军前哨出现在了山谷南口,“来了!”折得源低声说。山下慢慢出现了一支长队,大多数人都光着膀子,挑着货物,在山路上缓慢前行。

这些挑货的,大多是被俘的北汉兵,也有一些当地的壮丁,被强抓来充当苦力的,宋兵既要他们出卖苦力,又担当这帮人逃走,就别出心裁地给每人脖子上套了绳子,再十多个人串成了一组,如同被驱赶的牲口般。

过了好一阵子,队伍才完全进了山谷,高怀恩数了数,人数还不少,大约有二百人,还有五十多个押队的宋兵。

从艺祖赵匡胤时代开始,北汉与大宋就互有攻守,随着大宋励精图治,国力日强,北汉渐渐地被动挨打,越来越依靠北方辽国的援助来苟且偷生。但是,北汉始终硬挺着不投降,大宋也不乏象荆罕儒这种都指挥使级别的将领阵亡,而且,大宋边防部队时常越境打劫,掠夺人口,抢收庄稼,搞得北汉穷困不已,双方的仇隙越积越深。北汉投降,官家仅仅是平毁太原城,要换随便哪一个来,太原只怕都逃不掉被屠城的命运。太原城的命运尚且如此,也难怪官家手下的将领不想些办法在北汉军民身上出点气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