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天的进程,杨峥是有期待的。一个人在封闭的地方呆久了,总是会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前世的杨峥去过县城一两次,那时年纪也还小,只是跟在父母身后好奇的打量着周围。印象中的县城高大,热闹,人多,还有很多好吃的。
准备卖的货物昨天夜里母亲已经收拾妥当。杨峥和妞妞也把自己珍藏的布鞋穿上。衣服是没法换了。杨峥家里每人只有一套,常年穿在身上,难免会产生异味。说实话,杨峥倒现在都适应不了衣服上的酸臭。
现在的天还未亮,只能在月光和星星的指引下赶路。
现城离家不是很近,杨峥只能跟着母亲早起,要不然去晚了,集市上可是找不到好的位置。
走了大约三个时辰后,天也大亮起来,隐约可以看到县城那气派的城门。
又走了一会,终于来到了城门下面。这里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和自己一样,衣衫褴褛,背着各种手工品,进城去贩卖。
两边有几个卖茶的摊子,供歇息喝茶。还有一些流民乞丐,面前摆着破罐,跪在地上,不停地向着众人磕头哀求。
看着众生百态,杨峥百味杂陈。现在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如何顾及到他人。或许某一日自己强大了,再做打算也不迟。
杨峥和家人排外队伍后面,看着蠕动的人群,时不时前方会传来一阵喝斥声和讨饶声。
这是衙门里的差吏在检查行李货物。
自古以来,城门便是一城重地,每个朝代都会设有专门的官吏。搜查货物,盘点行人,这是他们的职责。然而总有作奸犯科之人,利用职务之便,广受贿赂,霸道的,还会直接索要。像光绪年间的北京城门,官吏更是辱过一省总督,一年所得的收入野是超过三年的清知县。
离的近了,杨峥终于看清了城墙上的两个大字:盛盘。是用楷书刻的。原来自己的县城叫盛盘,就是不知是后世的哪个地方。
城墙有些破败。
左下贴满了各色的官文公告。
半圆的过道下,站着几个颐指气使的官吏,每个人的衣服上都印有大大的差字。
轮到自己一家了,杨峥掏出早已准备好的五文钱,恭谨的交给了一位差头。那差头眯起眼睛,对杨峥一阵打量,“这小子到会来事”。没有看杨峥家的路引,随便翻了翻,便放行了。
进了城门,顿时热闹起来,各色人物混杂在里面,悠长的叫卖声时不时传来。衣着光鲜的贵人们,身旁都跟着几个献媚的奴才,一行人大摇大摆的横行于市。妞妞是第一次进城,望着这个新鲜的世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只是紧紧的抓住显示的手。
说实话,杨峥对于清朝的服饰始终没有认同感。盛盘不是西安府,没有那么多的花哨。马褂和长衫充斥在人群里,颜色又单调,不是黑色就是石清色。两袖收紧,胸前盘钮,头上戴一顶瓜帽,下身松垮,有点像男人在穿连衣裙。再想想以前的汉服,潇洒富丽,纤细柔弱,衣身修长,尤以明朝最为华丽,可以说是中华服装五千年来的顶峰。
当然,旗袍算个例外。
能穿成这样的都是富有人士,穷人的穿着跟后世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一样,上身棉衣下身棉裤。
有好遍有坏。古时的人没有卫生意识,吃喝拉撒都在这个小县城里,所以长时间的积累加上空气的不流动,散发出奇怪的味道。
一些角落里,还蜷缩着更多的讨乞者,有的人甚至在街上叫卖自己的儿女,只希望换几口粗粮。他们跪在地上,头上插着草标,苍白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神情,任由过路的行人指指点点。
这就是盛世啊!
显示摆摊的地方位于城门里东边的一条小街上。街道两旁布满了各色商铺,铁铺,米铺,衣铺,应有尽有。
县城不大,共有横竖两条街道。县衙和豪华的酒楼妓院,就位于里面的第二条街道上。杨峥没有去过。那地方可是达官贵人们嬉戏作乐的地方,自己这样的穿着过去,保不定扫了他们的雅兴,被打将出来也说不定。
显示带着杨峥和妞妞坐在一块地上。对于卖货,杨峥没有经验,后世的自己虽然经常看到花样百出的手段,可也不是一时学的来的。杨铮暂时放不下身段大声叫嚷,和母亲一样,静静的坐在那里,等待客人的光临。
集市上与母亲一样的人大有人在,只有少数几人在那里简单的叫卖。
来此买货的也不是什么有钱人家,买的东西也仅是生活用品。显示的手艺在,价格公道,又是熟人,自然很受欢迎。
在街上众人羡慕的眼神中,不到中午,就已卖光了。
母亲也很高兴,算了算,收入差不多有一百五十文钱。
吃饭的路上,母亲随了妞妞的心愿,买了一串冰糖葫芦给他。
杨铮自然也有一串。
吃完饭后,天气还早,也不着急回家,杨铮背着妞妞,和母亲逛了起来。
“吆,这不是杨大傻子吗,今天怎么有空来县城了?”杨铮心头一沉,看到对面走来四个戾气的家伙。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