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初涉深水(1)

2018-05-31 作者: 苏建新 寇敏
第18章 初涉深水(1)

遭遇“做局”,老银元教训了一老一少!珍奇0版,千里之外神奇闪现!反手“做局”,“银元流氓”笑饮苦水。

女人就这样,没发生那事儿,她羞羞答答,进一步退两步,一旦有了那事儿,她就变样了。莲莲自不例外,过去说到结婚,她避实就虚,敷衍应付,如今她三天两头给我长途,绕来绕去的,还是催着结婚。我问她,是不是那样了?她“哼”了一声,自信地答道:“我是干吗的?能会那样吗?”

筹办婚事,对女人来说,是一种辛劳,对男人来说却是一种享受,因为可以亲亲热热、甜甜蜜蜜。我跟莲莲厮守在胶东的小家里,正在没白没黑地忙活着想忙活的和不想忙活的,突然接到了单位通知,让我到县里开改革座谈会。

我一头雾水。一个小小的门市部经理,开的什么改革座谈会呀!

我风风火火赶到了设在县社的会场,座谈会已经开始了。我看到,会议室正中贴着几个黑体字--供销系统经营改革座谈会。一个觉得有点儿面熟的秃顶正在讲话:

“……同志们,我刚才说到了,大形势逼迫我们供销系统改革,小气候也在逼迫我们供销系统改革呀!前几天,市委负责改革试点的皮定仁书记开了一个摸底会,从各县、区反映的情况来看,随着农村商品市场的不断开放,以农村为主要市场的供销社组织面临着严重考验啊!一些单位,经营水平下降,业务大幅萎缩,有的甚至工资发放都遇到了困难。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出路只有一条,这就是改革!因此,这次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从最有代表性的供销系统着手。市供销社又选择在你们这个县搞试点,这说明什么?说明上级对你们的充分信任!“

“谈到了改革,怎么改?如何改?所以,我就代表市委皮定仁书记,把你们这些在承包经营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都给请来,一起研究对策。”

趁他喝水的工夫,我扫了一圈会场,我们那三十个改革干将果然都在。再一瞅那秃头,我一下想起来了,这不就是那个跟着皮副书记的秘书吗?

我又翻了翻工作人员送来的会议材料,才发现,讲话的秃头是市里的副秘书长安丘,真是一个怪名。

安丘放下了水杯,歉意地笑道:“同志们,我知道,你们这些改革者,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尝试改革中,动了很多脑子,出了很多力,但回报却不理想。但是同志们呀,改革,本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风吹雨打,不尽人意,都是难免的。我们要本着向前看的姿态,坚定改革,当好改革的先锋!当然,对于过去没有充分体现的政策问题,在目前状况下,我们本着既要照顾大多数职工的情绪,又要照顾改革者利益的原则,应当妥善解决;下一步,你们当中凡是参与新一轮承包经营的同志,将把原来没有兑现的那块利益,视为下一轮的上交利润,这样,不仅缓解了单位的支付困难,还能对过去的政策有所体现,大家觉得怎么样呀?”

大家闷闷无声。这个主意很精妙啊!不过是用一块悬在空中的画饼,来刺激大家罢了。另外,也是重要的一条,承包基数呢?如果承包基数如旧,还可以考虑,如果承包基数加大了,不等于额外加码吗?那是很难让人接受的。这屋里都是精明的商人,没有傻瓜。

所以,安丘的生动演讲,并没有博得喝彩。

座谈会在沉闷中收场了。

中午,我刚刚吃完会议餐,一个工作人员找到了我,说是安秘书长找我。

在众目睽睽之下,我跟着他上了一辆雷诺。

汽车驶进了城外一个大院,很荒凉,有堵高高的土墙。

下了车,我听到了久违的枪声,也似乎听到了某种号角声。我预感到,在这里,将有一段非同寻常的故事,但,是什么呢?

那名陪我而来的工作人员说:“这是县民兵训练基地。”

我更加惶惑。

走进一扇军绿色的铁门,安副秘书长提着一支改进型“五六式”冲锋枪迎了过来。

一见我,他就非常亲切,不,是亲热:“来,消遣消遣。”他把手里的枪递给了我。

我眨动着眼睛,琢磨着他,并跟他走近了靶位。那里还站着几个人,但从射击的姿势看,不太专业。

见我握着枪迟迟未动,安秘书长又拿起一支冲锋枪,左眼一闭,“砰砰砰”就是几个点射。报靶员连续举了几次旗子,他的枪法还可以。

在他示意下,我只好推弹上膛,但我不习惯精确射击,这来自老连长的训导,他多次向我们灌输:“当你闭死了眼睛,说不定你已经死了几回了。”所以,我端枪就射,一阵急促射击,把在场的几个人都打傻了。从报靶员的旗语上看,我的成绩应该不差。

安秘书长冲我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说:“走,咱们转转去。”

到了靶场外围,他背着手,很友善地望着我:“哪年的兵呀?你的射击,很有实战色彩啊!”

我如实答道:“七六年的。在边境待过,所以实战。”

“咱俩正好差着十年。我六六年的兵。”他说。

“你是老兵。应该喊你老班长。”

“好啊,新兵同志。”他的脸上浮现出了军人的爽气,干净、漂亮。

但这爽气没有保持多久,他又敛起了表情,问道:“你们是不是对新一轮的承包办法不太满意呀?”

“他们,我不太清楚。”我答道。“但我,是有些看法的。”

他缓缓仰起头,笑了,满脸带着领导特有的和蔼:“呵呵,皮书记说得没错啊,你确实勇气像你父亲,智慧像你伯父。”

忽然间,他也仿佛觉察出了什么,低下头,又施放出了平民的微笑。

我无心研究他的表情,只是疑惑:没想到皮书记还能研究到我,一个不起眼的小后生。

“上次,是你带的头,这次,我们还希望你带个好头呀!”他终于吐露了目的。

我不想太直白了,只是用沉默来拒绝他。

走着走着,他停下来,眺望着远空,说道:“其实,对这个办法,我也有些看法啊!”

他无奈地晃了晃头:“社会上,很多的人都在埋怨,说政府制定政策的水平太低,包括对你们这些残疾军人的政策;其实,他们有所不知啊,好多政策,本来都是由部门起草的,政府只不过起了一个把关作用。而部门起草政策,首先考虑的就是部门利益,尤其是经济表述,如果觉得这个政策不好通过,他们就做分管领导的工作,当上头做通了,再由我们这些分口的副秘书长走走过场……你千万不要误会,具体分管你们口的,并不是皮定仁书记。当然,单纯从技术层面上讲,政策的偏颇与我们这些副秘书长是有直接关系的。”

他的诚恳令我震惊。我一个小人物怎么会引发他一个大人物的如此感慨呢?莫非这是一种谋略吗?我在沉思。

他转向了我,脸上没有丝毫的阴谋迹象:“我不但以一个老兵的身份,还代表你父亲的老战友,恳请你为这次供销系统改革带个好头。”

我似乎被他融化了,融化得丧失了忧患的意识。我是如何答应他的忘记了,但确实答应了他。说真的,他是一个天才的说客。

是夜,伯父听了这事,轻蔑地笑了:“非正式场合见面,推心置腹的交谈……对手,把你给研究透了。所以,你就乖乖地就范了。”

我听出他不太同意继续承包,就说:“这也是为了忠信,不好拒绝啊!”

“忠信是应该的,但这些年的风吹雨打,我也醒悟了,忠信什么,首先要看值不值得忠信。有时候,你所忠信的信条啊、人物啊,经不住历史的考验,说不定还会挨历史的巴掌……”

联想到“文革”时,他教训我背叛强强那件事,他的这番话,让我一头雾水。

他又分析道:“基层供销社,就像一条漏水的破船,已经倾斜了,你那一座船舱即使密封得再好,也会在劫难逃啊!”

他指了指床头上的婚礼用品,说道:“你结了婚,难道就这样分居两地吗?我想让你买断工龄,到胶东去开一个古玩店,这样,既有利于家庭,也有利于你未来的事业。我是个老生意人,早就看出来了,你是块做生意的材料。”

“可是,我已经答应了。”我虽在辩解,却没了底气。

“不讲条件的承诺,不但是商业规则的无知,也是对商业品质的亵渎。”

伯父有些激动了:“你呀,你!你算过没有,把去年的经营额作为承包基数,并按10%缴纳风险金,虽然可以免除你三万元的承包金,但你的利润给砍平了,风险加大了。更可怕的是,你又要得罪全县的承包者,这次不是三十名,而是几百名。”

是啊,我贸然承包,不但利润甚微,还有风险,还有名声……越想,我越焦虑。

伯父看透了我的心意,反而安慰开了我:“其实也没多大事。只要没签合同,就有回旋的余地。我们既然是出头鸟,也就有提条件的资本。说不定呀,会坏事变好事呢。睡觉吧。”

那一晚,我睡得极不踏实。

第二天中午,我蔫头耷脑地在门市部上班,孙主任来了,进门他就说:“苏剑,你小子好运气,上边来电话了,同意不收你的承包风险金了。”

看来,伯父背后走动了。

这样,我也就轻装上阵了。不交风险金,跟没承包不是一样吗?

啊,精明的伯父!

伯父的神色不太好看。他夹着一张报纸,迈进了我们的门市部:“老四,去趟沙埠吧,把套子请来,中午一起吃个饭。”

套子离学后就进了村建筑队,从小工到大工,从工头到经理,一路走来,风调雨顺。伯父办起货栈后,为了帮衬他,让他建了一座冷库,专门收购河套盛产的野兔、野鸭、大头萝卜和双黄鸭蛋,再由伯父发往东北或江南,最近他们还开辟了新加坡市场。伯父的生意好了,套子的收益就高,所以,在商业上,他俩是一路人。

虽然在一个镇上,我跟套子的见面并不是很多,他依然那么黝黑,那么粗壮,也依然那么讲义气,那么爱面子。我是骑着摩托车去的,本来想带着他走,他说你走你的,我有办法。结果我在“关东货栈”等了很久,他才来,也是骑着一辆摩托车。

伯父问他哪来的摩托,他脸膛涨红,说道:“到二姐家借的。”

这家伙,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从沙埠村到他二姐家,比到镇上都远呢。

这几年,国办的供销社衰落了,像伯父这样的私有货栈却兴旺了。伯父不但在火车站拥有两个大货台,沿街还有一溜店铺,比我们供销社都牛气。午饭是在货栈的接待室吃的,伯母做的东北大菜。她老人家也退休了,抽空就研究菜谱,尤其是东北大菜,经常到货栈的食堂里做实验。

喝了几杯酒后,伯父问套子:“套子,河套里的野兔、野鸭、大头萝卜,还有双黄鸭蛋,你能控制起来吗?”

“也就是把货源控制起来。”伯父又解释了一句。

“有资金,没问题。”套子信心十足。“都是老少爷们,再说了,俺待那些种养户不薄。”

伯父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捆钞票,对套子说:“这是三万块。你给那五六十家种养户都交上定金,他们的野兔、野鸭,还有大头萝卜和双黄鸭蛋,你统统包圆,我一应尽收。”

“放心吧,大爷,别人就是再给金子,我也不卖给他们。”套子就是套子啊!

送走了套子,伯父又问我:“你店里还有多少银元?”

“二三十块吧。”

他却说:“不行,太少了,你赶紧去组织一大封,也就是一百块,要‘袁大头’。”

真不知他要唱啥戏!但我还是踏上了去济南的火车,找小红帽去了。

自从我们门市部上了银币,一个戴着小红帽的瘦子时常光顾。他操着东北腔,小眼睛里闪动着神秘莫测的光芒。我问他在小镇上转悠什么,他毫不避讳地说:“收古董,这里不是有个杞国旧址嘛。”

于是,我们就发生了业务关系,但由于他来历不明,行踪不定,我跟他的交易一直很谨慎,从来没有大笔买卖。后来,他告诉我,他在济南马鞍山路和北京鼓楼都有店铺,主要做银元和青铜器生意。我对青铜器不太感兴趣,主要是经营银元,有时也从他那里拿货,还没发现过什么问题。

到了小红帽济南的古玩店铺,一个清秀的女店员告诉我,他傍晚才能从北京回来,因为他照顾两头生意。我觉得这次进货不少,就留在济南等他。

爱好银元的,又叫泉友,有一些规矩:主顾之间交往,到了谁的地盘,谁就应当做东,请吃请喝,那个漂亮的女店员也不例外,她请我在“凯斯门”吃了西式冷面,但我抢着结了账,弄得她很不好意思。

傍晚,喧嚣了一天的济南马鞍山文化市场劳累了,安心静气地歇息了下来。我跟着女店员重新回到了古玩店,小红帽已经回来了,他正啃着一个猪蹄,眼前摆着两瓶啤酒。他一定很有钱,生活却这样简单。

他已经知道我来了,一再对自己的迟到表示歉意,我觉得这种歉意过于虚伪,我们本来就没有预约嘛。

听明了我的来意,他毫不掩饰地咯咯笑了:“财运来了,至少,能挣回我这两个猪蹄和两瓶啤酒。”

我倒不讨厌他这种说得出做得出的风格。

他掏出保险柜的钥匙,问我:“你咋整?是‘通吃’呢,还是‘挑吃’?”

我清楚,所谓的“通吃”就是给你一堆货,让你自己挑,真的假的,货主不管,但价格绝对便宜;所谓“挑吃”,就是货主给挑,保证货是真的,但价格要高。

我想,这次进货是伯父亲自交代的,一定有重要用场,还是来保险的吧--“挑吃”,无外乎咱人民多花点儿“币”。虽然我倒弄银元几年了,可这个行里的水太深,我怕失手。

这小子真他妈可恨,见我不敢“通吃”,就故意刺激我:“挑吃”一块60元,“通吃”半价,我豁上亏本。”

我牢记伯父曾经的嘱托,生意不可制气,输赢不在一时。我忍受了胯下之辱,“挑吃”了一大封,哗哗点给他6000元,好心痛啊!

初秋的胶东半岛,凉丝丝的海风已经悄悄登陆,贴着地皮儿,像一条蠕动的长蛇,悠悠地滑行着,那些尚未茁壮的幼芽儿一袭过后,痛痛地垂下了头来,渐渐丧失了生命的活力;还有一些欠丰实的果子,也在秋风吹拂下,叭叭地裂开了,气愤的农民一旦发觉了这种华而不实的表演,往往就会狠狠地还之一刀。

我背着沉重的银元,下了火车。这时,西方已经陈列出了色彩诡异的晚霞。离家都一天多了。

还没走进家门,就听见了父亲气急败坏的声音:“大哥,你说这不乱套了嘛!国民党匪徒、恶霸、杀人逃犯,不但不追究责任了,还当天神捧着。你看看这报上说的!”

“我早就看了。”伯父的嗓子沙哑着。“从昨天晚上,我就梦见了咱爹,还有前街那四五十口子冤魂。唉,他们死得太惨了。”

“他妈的!”父亲开骂了。“你国共两党和好,你就和好吧,这么大的血债,咋说不追究就不追究了!真堵得上!”

“共产党搞统战,就是这样的!也不征求一下民意,家仇、血债,能这样抹平吗?”伯父的声音。

“最他妈气人的是,这董家兄弟从海外回来,就因为手里有几个臭钱,那些当官的高接远迎,低三下四啊!你看看--‘副县长温见见,对爱国商人董氏兄弟的归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盛情宴请了他们’,他娘的!”

略一停顿,父亲又愤愤地说道:“你说见见这小子不懂事,不知情,也就罢了,你管明月、黑大牙不知道董家兄弟是啥鸟呀?还以退休老干部、老街坊的名义去宾馆拜访他们。王八蛋!你说,黑大牙也就算了,本来就跟他们有一腿,他管明月可是正儿八经的老革命呀,咋就晚节不保,背叛了信仰呢?”

“什么信仰……这里头有内情,你明白吗?”伯父一针见血。“管强强被撤职后,搞了个什么‘潍水大和总公司’,早就引进了董家兄弟的资金,建了个‘潍水野味村’,这次,他们董家兄弟,就是冲着‘潍水野味村’开业来的。动静还很大呢。”

“杀人元凶,成了座上宾,真他娘的!”父亲依然牢骚满腹。

“老三,也别光发脾气,要学会斗争的策略。”伯父在开导父亲。“他‘潍水野味村’,当家菜是什么?,不就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野兔大炖’和‘烈火烤野鸭’吗?但是,他得有野兔、野鸭和大头萝卜吧?没了原料,你让他显摆去吧。”

只听嗵的一声,这是父亲兴奋地捶击桌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