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为寻潜水之源,命风石带路西北行,五十余里到了天井。应龙等见天井中间是低陷沙地,汉水在天井东北一里处经过,有支流入天井。天井四周林茂草繁,人迹罕至。有潭圆周二里,水深绿,不见其底,有漩涡如大盘,中心低陷,波纹层层涟漪。应龙、江妃先循潭周边漫步,没有寻到潭水出口。登高岩四观,只见有水入潭,不见流出痕迹。众人东行至汉水涯,近有沙洲。风石道:“这里汉水与洋水相合,本地黎民称为沙洋。众人见汉水自西北汹涌流来。”江妃道:“沙洋距芦洑出潜处不知几里?”应龙道:“按我们行程计算,大约有六七十里。”江妃道:“且循汉水南下,看何处有合适接口。”众人随江妃一路东南行,约五六十里,到一低山冈。风石道:“这里曾现黑熊,民叫这里为熊口,熊口之北有池口,池口南数里就是芦洑。”
应龙道:“不必再南,就在这池口掘通潜、汉,使汉与潜接。这平原之地,开掘数里不是难事,今可去看下池口。”一行人北到池口。应龙、江妃都笑了,原来池口南离汉水北岸仅三里,而北距芦洑涌水处也只五里,两处都近,开掘不难。当下应龙、江妃等都认定这是通潜汉最宜地段。应龙道:“此处平原,一望无际,连图也不须绘制,等江飞、三奇理通全潜后,集中力量挖通此段,使汉水注入潜水,潜水直接连通汉水,就可大功告成了。”
却说江飞、三奇等整治潜江水道及两岸,潜水江岸较原道宽阔一倍,水流通畅,与潜水相连之湖水也宣泄大半,小湖大多填平,露地连片。各邦黎民与江飞等无不欣喜治潜有效。
三奇对江飞道:“潜水虽治,湖水也泄,露地万顷,是可喜,但我担心湖水大减后潜江水量不足,会干涸废弃,白费我等疏浚整治力气。”江飞惊道:“难道会有此事?云泽低陷,何忧无水?”三奇道:“云泽虽低,但汉水为主,众小川多注汉水入江。潜江只是芦洑涌泉的水,来水有限。今潜江水道既阔又深,容纳大增,仅靠涌泉之源,水量不足了。今之能不干者因有湖水之泄增补,今后湖水泄与地平,潜江仅靠芦洑涌泉水就不够了,江宽水少必干淤而废,这就是我的担忧。”江飞听了三奇这话,半晌说不出话来,深思半刻道:“且回去细议。”
话说伯禹自在潜江调度之后,复返沱江视察,伯益、童律随行,又在冯迟部劳动二月有余。这时冯迟所部已将沱江疏理得水流通畅,两岸大小湖泊大多堙填。沱江本是支流,因流量增大,竟夺外江为主流。沱江治后得了大片土地,众民无不欢喜。
伯禹见沱江已治,挂念潜江,就与伯益、童律再至芦洑。因地面多已露干,故一行乘车而往。到潜之日,正好江飞、三奇在治潜江后回来,见面各喜,入营与江妃、应龙相会。伯禹道:“我从沱来,沱已治,不知潜治如何?”江飞道:“潜也治了,入沔之口深而阔,潜水之流畅且急,两岸之湖水都入潜,云泽高阜有地可耕植,低地有湖可养鱼,初步匡计可得耕地数十万顷。”伯禹点头道:“水平而得地,民可安居乐业了。”
伯益道:“如此骄绩,江飞为何面有忧色?莫非有心事?”江飞点头道:“正有一事要禀。”
伯禹道:“请述所忧。”江飞就把三奇讲的潜水可能要废弃的事说了,伯禹、伯益等都感有理。伯禹问三奇道:“你既有此虑,必有妙计可解。”众人都注视三奇。三奇道:“虽有所思,怕难成功。”应龙道:“何不说说,大家也好斟酌。”三奇道:“为今之计要寻新的水源补充潜道。”伯益道:“三奇莫非已有接水源之处?”三奇摇头道:“正为此发愁,想去附近察看。”应龙不觉拊掌笑道:“三奇毋忧,已经找到了。”江妃顾应龙道:“莫非汉水?”应龙道:“正是汉水。”
伯禹道:“潜源既明,何不导汉于潜,可有其道?”江妃道:“我等为此循汉水东南行到了池口。池口南离汉水仅三里,北至芦洑河出处只五里,我们将在那里挖一条汉通潜之大渠,使汉水直入潜道。原以为汉水在此入潜道可减汉道曲折,增加云泽土地,今闻三奇之言,汉水通潜更可使潜水长流而无干涸之忧了。潜道通云泽可以久安,如此,潜通汉之役势在必行。可在池口入手,北至汉水南至潜,不过十里之遥,以我军之力,举手之劳而得云泽久安之效,岂能不为,愿即日动工,以成此役。”
伯禹、三奇、江飞等都大喜,赞应龙、江妃等人有先见之明,解了难题。江妃、应龙都道:“不过适逢其巧,不是有先见之明。”当下伯禹顾江妃道:“汉、潜相通之策由你部完成,应龙、三奇都留助你部,祝融四人也在此治潜。”诸人都应命。伯禹留潜营数日,见江妃部署恰当,就与伯益、童律、太章等返罗地营。
暂放治潜、治沱之事,却说伯禹一行返回罗地营总部,这时方道彰、宋无忌两人已从敷浅原来至罗地营,正与两亥叙话,见伯禹一行到来,忙迎入大厅。伯禹、伯益等与方、宋寒暄问好后略事休息,就和诸人议谈如何治梦泽的事情。
伯益道:“我在水伯府曾见过府藏典籍,梦泽主要指洞庭,洞庭大湖也,吞吐四周水流,有九水入洞庭,九水指湘、资、沅、澧、渐、无、辰、叙、酉,九水中湘水最大,资、沅次之,此三水都源于荆南大山,源远流长。洞庭之东有众小川,多经湘水入洞庭。洞庭之北是大江,水互通,洞庭之水由此入江,大江旺盛期,江水也入洞庭,起蓄潴作用,互相补益。治梦泽实治洞庭。治洞庭当以疏湘为主,兼及资、沅、澧,治梦泽比治云泽会容易些。”
童律道:“伯益所说是对的,洞庭有九水之说,其实主要是湘资沅澧四水。我曾登高观察,四水都流在深山峡谷中,流急量大,其水阻塞不多,也没有云泽平原沼泽那样乱。但洞庭四周多水草,有淤塞之状,只要疏浚洞庭周围各水入洞庭之口,并在平地开沟洫浍畎,使洞庭四周诸水畅流,大片土地可得垦殖,其治易于云泽。”
太章道:“湘江长千余里,源在荆南五岭越城岭阳海山,与漓水同源异出,东北流的是湘水,西北流的是漓水。湘水经越城岭到九疑山苍梧之野,苍梧景色极好,复东北流至衡山,经岣嵝,岣嵝山有丹水涌其左,澧泉流其右,其峰高峻,云雾环绕,苍天隐约,非晴霁之日不得见。复东北入洞庭。因湘水与漓水同源,故初流处称漓湘,至苍梧会潇水,称潇湘,至衡山会蒸水,称蒸湘,也是湘水上中下游之分界;沅水长超湘水,但水量不及湘水;资水也长千里,澧水不足千里。四水都出于深山大壑,中阻不多,不必浚。其治当以梦泽周边开沟渠及去除四水入洞庭处的阻塞,所以其治易于云泽。”
伯禹道:“今将隆冬,不知梦泽气候如何?”太章道:“洞庭气候温润,雨量充沛,除每年春节前后一两月有霜冻外,其余月份无霜冻。近期洪水泛滥,气候燠热,几乎全年无霜冻,伯禹若欲士卒于隆冬治梦,也无大碍。”伯禹欢喜道:“治水任务虽急,但士卒身体也要爱护,若有伤冻,非我所愿。”
方道彰道:“梦泽是多水潮湿之地,我等士卒生在高原干寒地方,隆冬春暖时施工,既须防寒冬之伤,还要防潮湿伤人,我与宋兄会深入梦地,了解地气寒温燥湿,采当地良药精制成方,以供防治。”伯禹点头道:“此事全仗两位操持。”
伯禹复言道:“沱、潜之治将毕,因旱去梦为宜。”
伯益道:“潜、沱之治虽将完工,然众邦之民待归,新得之地待分,辛劳之卒待休,事仍繁多,预计还须一月之期,方可启程南下。南下路线,当顺沱江至沙洲,由沙洲南下洞庭。湘江从南来,大营当建在洞庭之南湘江口为好。近期应结束治云泽尾事,然后集诸邦之长,商分地办法。在将卒休养几天后再赴梦,伯禹以为如何?”童律道:“伯益之言甚妥,可谓善始善终。南下之途,当沿沱江顺道而下,既观治沱功效,又寻便捷之路,顺理成章。至于建营何地,我愿与太章先去洞庭之南、湘水口探寻。”
伯禹点头道:“童律、太章两位先去梦湘考察甚好,定后即返,以待众议。集诸邦首领之事,请两亥兄弟与太章、童律共议邀集对象,尽力不遗漏。”名单定后,太章、童律即去湘口,两亥兄弟通知各邦,二旬后于大营集会。
会后两亥与太章、童律商定了与会诸邦名册,送呈伯禹,童律、太章即赴梦湘考察去了,两亥兄弟分头到各邦通知与会。伯禹、伯益去两地巡察,调熊罴来守罗地营。
却说江妃兄弟及应龙、三奇等率众卒及民工分两路开掘潜、汉通水渠道。应龙已将开掘线路绘成图,两路都按图施工。江飞同乌木由、龙罔象、躨魍魉、段干兄弟率众卒及风石等民工约千人开掘池口以北通汉水渠道;江妃、祝融、坟羊及成虎兄弟、甲乙兄弟率卒及民工千人从芦洑涌泉处向北至池口渠道。两地相距不远,锹锨之声相闻。都因大功将成,士气振奋,十分努力。只是此处是水网地带,川流纵横,地陷草长,施工中人人泥泞满身,汗水通体。幸治水大军中能人众多,祝融四杰、甲乙、段干兄弟都各显其能,劈石砍木、挖土、排水等艰苦工务都超常规而进,赢得各邦民工喝彩与尊敬,大涨了士气。
经过月余努力,南北两路终于会师,新道挖通,治水民卒欢声撼天。江氏兄弟与应龙、三奇等会商后,定在两日后掘开南北汉、潜通水两端,使汉水顺利入注新河道到达潜水。这日一早两部按时开工,不过半日即已挖通南端拦水一段,潜水倒灌入新河道,但其进缓慢,旋即停止。在汉水一端刚一掘开,还未修整,汉水就汹涌冲入,顷刻之间即灌满新开河道,并一路滚滚南下,经潜道而东。新开河道不须整理,早被来水冲刷得平整光滑,与原汉水水道大致相同。汉水哗哗从新开渠道流入潜水,原汉道水位下降,新道成了新的汉水主道,原有潜江水道已不复存在。这条水道穿流于云泽腹地,纳百川漫溢之水,云泽从此获治。众民工目睹这一壮举,都歌治水之功。
要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