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登少室

2018-07-06 作者: 杨大元
第61章 登少室

却说伯益十八日在帝都郊野集合诸将及三千士卒,辞别前来送行众大臣,来至汾水,冯迟、江妃等将早已备好船只,指挥各卒顺序入船。时值夏初,风向不顺,但水流南下,船行不慢。冯迟居船队前部,江飞、冯脩前后照顾,江妃处船队后部,随首船行驶。伯益与禺强、应龙、朱、熊、方、宋、两亥等居船队中段,祝融四将及甲乙、段干等主要头目分布各船,照顾辎重粮物。百余条大船浩浩荡荡循汾水至河津,入大河随龙门口急水南下,瞬即至华山脚下,河水东转,船队顺河而至雷首、吴林,这日黄昏已近砥柱。砥柱三门,道狭流急,难以夜航。冯迟下令泊于吴林山麓。

禺强知砥柱近在眼前,对冯迟道:“当年天开砥柱,雷斧神工,我等适逢其会,数年来印象至深,刻不忘怀,今将从底部驶过,定一睹三门神韵,再饱眼福。”

冯迟道:“禺强将军所言极是,当年工役,无人能忘,别说你部是开砥柱主力,身处雷火之境,就是我等各部也离山体不远,当年天雷神火,光耀百里,声震河岸,我等敬畏至今。如今驶过岂可不瞻仰神采。”

伯益道:“虽得天雷之助,但也人工使然。当年若无巨大铁杆为矸,天火不得导入,故天助也需人工自强,所以古经说‘天酬勤者’。”

次日天阴暗,雨点淋漓,河面上水汽迷漫。冯迟传令小心缓慢行驶,并派小船两艘,远远前探。距砥柱里许,探船来报,砥柱中有两柱,河开三门,南首门狭水湍,碎礁隐露,船不可过。中门水急,礁石犬牙,船也难行。北首水流较缓,门也较宽,只要小心行驶,可过船队。冯迟听报后,命各船增加船首两侧篙竿手,增添舵手,待船入峡中,密切注视两边岸涯,篙竿及时点拨,不使船只碰涯触礁。各船首尾相随,间距三尺,毋乱队形。

不一时,首船入北首水门。禺强等诸将只见水流滚滚,耳畔只听得哗哗水声和“扑扑”激浪拍船声。仰望砥柱,只见云雾一片,暗绿苍暝,高不见顶,是当日天雨昏暗所致。须臾船队已过砥柱,冯迟方喘了一口气,却见禺强犹痴痴回首西望着越来越远的砥柱,木然不动。冯迟知禺强生性耿直,极重情感,无论对人对物,只要产生感情,终生不忘。这次对砥柱是动了真情的,所以竟至迷恋如痴,直至看不见了,禺强犹未回过神来。冯迟上前轻轻拍了禺强肩头道:“砥柱去远了。”禺强方猛然惊醒,回过神来,朝冯迟憨笑,无言坐正。三门既过,河岸渐阔,水流转缓,半日后已近洛汭。伯益嘱冯迟、江妃注意观察两岸,留意伯禹在候人员。

船队缓缓行驶,冯迟眼尖,见岸上有旗帜挥动,因河面辽阔,看不真切,急令停船,并告知伯益及江妃等人。并派冯脩带卒驾小船至南岸细看。冯脩舟至滩边朝岸上一看,不觉大喜,正是童律等人在等候挥旗。童律神目,早瞧见船队及冯、江诸人,只因路远风大,又下着雨,虽高声大呼,不能听见,只得摇旗示意,方引起船上注意,来了冯脩。冯脩欲上岸,但滩涂颇阔,落差又高,童律示意回去报告即可,让船队在洛口入河处泊岸。童律派人向伯禹禀报。

不一刻船队泊岸,伯益与诸将踏跳板上岸与正在等候的伯禹相见。伯禹拉住伯益手道:“一路辛苦了,先随我回少室休息,余事交由童律、玄龟及冯、江等将处置吧。”伯益点头。伯禹命三奇师徒随自己与伯益、方、宋同回,叮嘱童律几句后就回少室。至洞室后,伯禹、伯益叙谈,伯益向伯禹转达了帝舜旨意,将帝舜增丁添卒、祝贺新婚、准立新法之事,一一告知。并将帝赐之礼及大臣所送之物交与伯禹。伯禹深感帝舜之恩及诸大臣之情,并谢伯益费心。初叙之后,伯禹早已令人将伯益、方、宋三人安歇之处铺陈妥当,就在伯禹住处邻近,即陪同伯益前往。三奇师徒住处就在伯益隔壁,故也同往。伯禹对伯益道:“今日不详谈,免误贤伯休息。三奇师徒一直伴我身边,这里行动诸事,知之甚详,随时可以闲谈询问。且待你休息安顿以后,再与君详谈。”伯禹乃告辞而回。

船队由冯、江四将指挥,都已停妥,禺强整顿队伍后由冯、江、玄龟、两亥、乌木由等指挥搬运器物粮食上岸,童律、庚辰指挥部分士卒将粮物运至预定地点放置,忙至黄昏,诸事初定。庚辰传达伯禹之命,士卒休息三天,安顿洞穴起居,众将领息两天后至伯禹处议事。

伯禹在与诸将共商前一天,至伯益处看望,两人坐定后伯禹问伯益可曾歇好,伯益笑道:“在家调养已有半月,早已身健,乘船途中虽稍有颠簸,但不算劳累,至此又足足歇了两天,躯体精力都不错呢,不知伯禹可好。”伯禹笑道:“我这次与女娇团聚,成天吃喝,极少劳动。头数日还感舒适,可久惯操劳之身,歇久了反感心无所主,心神不定了,深感养生之道须动静结合方好,久静不动非养生之道。”伯益点头道:“伯禹所言极是,我在家数天后亦静极思动,身居家室,心系治水。居于家中若有所失,到了这里与贤伯及诸将卒共聚,方感心安。”说毕与伯禹都大笑欢喜。

伯禹笑毕对伯益道:“明日聚众将商议治豫水之事,因情况不明,心中不甚踏实,不知伯益可有见解?”伯益道:“豫州之地南至荆条、淮水,北至河,西有山岭,东则平原,中有嵩高,外方为界,山阳面之水多南流入于淮,山阴面之水多北流入于河。前治淮已兼治豫南诸水,今所需治的是豫北水道。豫北之水主要出豫西之熊耳与崤两大山。两大山出水汇成涧、瀍、伊、洛四水,都会洛水入河,治洛水是主要的。豫北之东有山曰沫山、役山、敏山,都不大,所出之水,多数南入淮水,少数北入济水。济水四渎之一,所经之处地平,故多潴而成泽,有荥泽、孟诸泽、菏泽。济水东流入海,与河都是豫地出水通道。由此可知豫北之水,来的是伊、瀍、涧、洛,出的是河、济、诸泽。故欲治豫北之水当先治伊、瀍、涧、洛,去其塞,通于河。然后疏诸泽以通济,则水去地得,此治豫之大略也,愿君思之。”伯禹大喜道:“贤伯所指甚明,当照此逐步施治。”

却说伯禹与伯益这日至建营工地视察,见士卒奋力,营房框架已立于山坡,整齐有序,庚辰正在营地与玄龟、冯迟、江妃等商议,见伯禹到来,都上前参见。伯禹道:“商议何事?”庚辰道:“因营房框架已立,只待铺底泥就可入住,花时不多了。既有了堆物居人之所,故商议派人将涡口仓存粮物搬运至此。”伯禹与伯益都点头。

伯禹道:“你等所虑极是,不知何日动身,何人前去?”庚辰道:“欲请冯迟带部分士卒驾船前去。”伯益道:“冯迟熟悉涡口,他往最好。”顾伯禹道,“我军物资前托涂山君照看,此番冯将军前去取物,理当与涂山君处拜谢照看之劳,并当带些礼物为谢。贤伯何不修书简告女娇在此安好之状,以慰贤伯翁姑姨姐诸亲挂念。”伯禹点头称是,对冯迟道:“何时启程?”

冯迟道:“明日作些筹办,后日方可动身。返程时船重行缓,来往当须十日光景,我早去则能早回。”伯禹道:“再过十日这里营建当可完工,太章等也当返还了,正是时候。送涂山君之礼及书简,你明日来领取。”冯迟称是。

当日伯禹、伯益又视察了玄龟所营仓房。营房建于半石山与和山之间,和山近河,仓房建在近河山坡,营房则向南相隔里许,在半石山东南坡,干燥整洁。营房东南一两里就是嵩山坡,近伯禹、伯益住处。伯禹、伯益皆甚满意。

晚间伯禹与女娇商议送礼及修书之事,女娇甚喜。次日女娇与伯禹修了书简,整备了体己礼物,分送父母及诸兄弟姐妹。以治水大军名义送涂山君礼品由伯益主持玄龟主办。傍晚,冯迟带了几名士卒来至伯禹处,领了书简及礼物,命士卒抬了下山,又去玄龟处领了分送礼物,装载完备,次早开船去涡口不题。

转眼过了十日,仓廪营房都已盖好,伯禹、伯益正在营地,听士卒来报,冯迟已将储于涡口粮物运到,船泊嵩山南坡,请庚辰派士卒前去搬运。庚辰听报即命冯脩带所部前去,并告玄龟知晓,做好入仓准备。玄龟听说涡口物资已到,十分高兴,急命所部按原定部署,按号入仓。仓内早已备下储物木架,各有专人接手管理。为怕物资混乱,玄龟专设一大空房堆栈,凡能将粮物分开的大宗物品按物性进入专仓,随到随入。有些零星细物,暂入空房堆栈,以便分清物性,再入仓堆垛。伯禹见玄龟安排很有条理,甚感放心。冯迟将涂山君回简及送与女娇及伯禹之物送至伯禹住处,伯禹夫妻甚喜,按下不题。

却说太章等一行返还,到达嵩山至少室住处,见山上人都不在,就去伯禹住处,门前守卫见太章、三奇等回来,致礼问安。三奇道:“伯禹何在?”守卫答道:“这段时日多与伯益下山在营地巡视,室中只有夫人在。”

太章道:“既伯禹不在,就罢了,伯禹来时可告知伯禹,我等已回。”守卫应诺。太章对众人说道:“连日奔波,须歇两日,以便整理勘探所得。”应龙道:“我须整理所记,静心绘制成图,以供伯禹治水之用。我在成图后再见伯禹,绘图还须两亥兄弟相助。”两亥道:“理当共襄其成。”太章道:“既为此,汝三位就安心制图,不必随我等见伯禹了。”应龙又道:“图成呈伯禹前,吾等九人还须一会,以审我图之正误,然后呈上。”童律道:“理该如此,以免遗漏。”当下众人分别,各自回住处安歇。

次日一早,三奇师徒刚起身,就闻有人推门入室。珠儿机警,往外探视,见是伯禹趿着便鞋来到,忙上前高声向伯禹请安。三奇听得伯禹前来,连忙出来,向伯禹见礼道:“伯禹起身何早,今日正欲晋见。”即请伯禹坐下。

伯禹道:“昨回已晚,听守卫告知,你等已回,令人欣慰,你师徒与我紧邻,故来探访。我心急起早,忘了你等连日奔波辛劳,歉甚歉甚。”三奇忙道:“我与珠儿惯走山道水路,此点辛苦,微不足道。我等昨日已告守卫,正候伯禹通知晋见禀报,不想伯禹反来看望我等,愧甚。”伯禹道:“你们可都回来了?”三奇道:“昨日九人皆回,因候伯禹不见,故先歇下。应龙、两亥三人要静心整理沿途勘察资料,绘制成图,然后上呈,大约需三四天时间,其余六人今日若不见伯禹通知,也将下山至营地寻访哩。”

正说间,伯益也闻声来了,见伯禹先在,不觉大笑道:“我知伯禹心中早惦记着太章、三奇等探测之事了。”问三奇道,“都回来了?”三奇点头称是。珠儿忙端凳让伯益坐下。伯禹对伯益道:“吾听卫卒说太章等回来,我心中高兴,今日起早赶邻居三奇处先问个大概,不想又惊动贤伯。”伯益道:“彼此邻居,言谈相闻,我早起身,何言惊动。正想听三奇消息呢。”

三奇道:“此行可说顺利,地理山脉水道,大致已明。已探伊、洛及瀍、涧之源。沿途山川水道,应龙正在整理制图,约三日后可成。豫西水道以伊、洛两水为大,都出深山峡谷,就其大致方向而言,两水之间是熊耳与东西两崤大山脉。出熊耳之南的多入伊水,出其北的多入洛水。两崤险阻,峰高岭陡,众川纷流。崤南诸水多入洛水,崤北之水则入谷水。谷水下游与涧水相接,二水为一,合称谷涧水。伊水与谷涧水都经洛水入大河。涧水之北有瀍水,处平地而流短,我等未至其地。因见闻众多,记录分散,须整理绘图后方能详细禀报。就大概而言,治豫西主要是治伊、洛两水。”

伯禹点头道:“有这扼要概述,我已明大概,心宽了。请转告太章等诸人,应龙图成,你等先议,而后聚众将共议治四水之策。山下营建已成,涡口物资也运来了,诸事齐备,只等你们详谈考察四水情况了。”三奇应诺,伯禹、伯益回后,自去与太章、童律、应龙会面。

三日后,伯禹偕伯益会集诸将及重要头目,在嵩山少室大厅议事,听太章等介绍探察豫西情况。太章取出应龙所绘之图,置大厅一角,指图右一山道:“这是我等所在嵩山。”指图西北至西南五条水流道,“五水自北而南,依次为大河、瀍水、涧水、洛水、伊水。”众将见图上大河以南四水走向,瀍水自西北向东南,涧水自西向东,此二水近大河。洛水、伊水自西南向东北。涧、瀍、伊三水自西向东依次入洛水。太章指洛水南北两边道:“洛水北有大山名为崤,崤分东西,称两崤。崤山北坡所出诸水多入涧水,崤山南坡所出诸水则入洛。崤山峰峦层叠,崖岩峭壁,陡立如削,极为险恶,断涧悬径,行路艰难。晴则风急,雨则路滑,山多惊魂之名,有绝命岩、落魂涧等称谓,车马不能通行,绵延千里。”太章又指图中洛水与伊水之间山脉道,“这是熊耳山脉,熊耳大山也,与崤比,险不及而大过之。熊耳山北坡之水入于洛,南坡之水多入于伊。”

太章言毕,顾应龙道:“应龙可有补述?”应龙道:“图所绘讲山水之形,太章已述,我没有补充,洛、伊两水源虽远长,但流速塞少,不必尽治。我们主要治有大的险阻和水大积聚之地就可以了。以我的观察,伊水之险在伊阙,洛水之潴在涧水入洛水那一段。”

伯禹见诸将没有不同意见,与伯益商议后道:“治豫西诸水将兵分三路,由冯迟、冯脩两将率本部兵士一千人治理洛水和涧水入洛处,治从熊耳起始,不必去源。凡熊耳之北,两崤之南诸注洛之水流,有大阻大潴的则治,兼修山涧溪沟以蓄水土,祝融四人到冯氏兄弟一路效力;由江妃兄弟率所部治伊水,伊水流远,甲乙、段干八人前去效力;谷涧水山高路远,由禺强、庚辰率卒六百巡视。另外由应龙、两亥兄弟建衡量检察协调传导之府,玄龟、方、宋仍主后勤仓储医药之事。熊罴率余卒卫大营,其余诸人随我先去豫西看大河水情,然后再探测豫东。”

要知如何治理伊、洛,且听下回分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