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荥泽

2018-07-06 作者: 杨大元
第64章 荥泽

话说荥泽地平,其流缓慢,因地倾东南,故荥泽、济水向东南流动。两筏颇大,上搁木板覆有牛皮,顶加帐篷,四周有幔,可开可阖,诸人坐卧筏上,开幔可视,合幔防湿,坐卧无湿气侵身之患,也免日晒雨淋之苦,虽不如陆地安稳舒坦,却也颇为安适,饮食工作都在筏上。数日后,筏循济水东行已二百里。伯禹问童律道:“现为何处耶?”童律问后筏太章,太章与应龙合计后对童律道:“按行程与方向而计,我等当在有莘、有缗之地。”童律道:“我以地形望之,为有莘、有缗之地无误。”就告伯禹。

伯禹召太章与应龙与己同筏,前行中又见一水流自济水分出向东南向流,伯禹问道:“此股水流入何地?”童律顺水流远眺后道:“此水入一大泽了。”太章道:“此大泽当是孟潴泽,其水入于泗、淮。”伯禹道:“若疏此道,则河、济之水又有一条出口了。”就命太章、童律识之,应龙测而记之。伯益道:“若此道通,则荥泽东南之水可通而泄。”筏又东进,晚泊于济水南岸。

次日早起,晨曦微明,天晴无云,视野广阔,筏起动后不久,即见前面有大泽,水波汪然,济水入此泽,伯禹观此泽,果然广大,目力所及,当在百里之外。伯禹问太章道:“此何泽耶?”太章道:“是菏泽。”伯禹道:“济水至此而止,抑或尚有出路?”太章道:“我只知这是菏泽,却不知其有无出路,但如此大泽定有泄口。”

伯益道:“前治兖州有济水经菏泽东北流出海,是否另有出口,则须深入再察。”伯禹点头。此时两筏相连并行,顺水沿东南岸前进约百里,见菏泽东南有水道泄菏泽之水。水道浅而小,宽不过丈余。伯益道:“此水道虽小,也是出口之一,只不知流向何处。”伯禹命童律登岸于高阜望之,童律细视后回伯禹身边道:“此水道虽细,然下游竟连着巨流大湖,我忖似为泗水与阳湖,都南入淮通海。我还见菏泽东北有大川出水,像是入兖的济水。”伯益点头道:“童律所见是也。此即我们治兖时的济水通道。”

伯禹道:“河余之水并济而东,其水旺盛,宜有多个出口,才能杀其旺势。今既知有东南通道,能分济水,不知此水道什么名称。这水道既分菏泽之水,可名为菏水。”太章道:“近有菏山,故泽名菏泽,此水正是菏水。”伯禹道:“浚菏水以泄菏泽,泄菏泽而畅济水,济水通顺则河余之水不致壅阻为害了。”伯益及诸人皆称善。伯禹命应龙记之,两亥测之。当日筏停于菏水之旁。

次日又驶,至东北出口又东入一大泽。伯禹举目眺望,此泽有菏泽大小,极目而望不见其涯,幸天气晴朗,泽中景色一览无余,可见波高尺余,粼光闪烁,蓝天白云,苍鹰翱翔,水中时见大鱼跳跃,泽中有岛屿绿丛。伯禹道:“菏泽刚出,又见此大泽,此处何大泽之多耶?不知此泽何名,也不知其出口何在?”童律道:“以地区而论,此泽当是大野泽,然出口何处,我不能知。”三奇在筏尾闻童律之言道:“若是大野泽,则其东必是巨野,有济水通道,是大野泽出口。前治兖州,知巨野的济水分两股,北上为主流,南下为泗水即是。”伯禹道:“童律、三奇之言都是推理,若能确证此泽之东是巨野,方可定论为大野泽。”

三奇道:“确证不难,只需去泽东一看可知,若泽有大川出水,至巨野,则可知大野泽无疑。”水珠道:“待我入水探来。”三奇道:“伯禹与诸君且停此,待吾与珠儿共探回报。”童律道:“要不驾一筏去?”三奇道:“筏慢游速,我二人沿水流方向游动,不费大劲,当日即可回转。”伯禹道:“你师徒水性好,但泽大而情况不明,还须小心。”三奇点头。两人即穿好鼍皮水靠,随带神钩利器与石克,翻身入水。伯禹令童律随时注意三奇师徒行踪,童律应命。

话说三奇师徒入水后,立即感知水流方向,就顺水流方向东游。二人水性极好,水靠光滑,稍一用力,即滑行数尺。为减少阻力,师徒潜泳而进。故童律不见水面踪迹,也不知两人游速。两人一路潜行,但此泽水面虽阔,水却不深。水底直立行走没身而已。水中鱼鳖鳝鳅之属极多,凭两人功夫,可随手而获,只是两人无心于此。泽中有深水区,是泽中大坑,有大鱼出没。两人一路急潜,不到两个时辰,即到了大泽东端偏北一个水口,出水细观。只见出水口约有五丈多宽,水量很大。师徒循出水口前行,果见水分南北二枝,主流向北,是济水主流,支流南下,正是巨野。珠儿道:“支流所入即我们治雷泽时的泗水。”三奇点头道:“正是泗水,通淮入海,济水出路不足忧也。前治雷泽只见雷泽之水,没到菏泽及巨野泽,今自济水入菏泽,复入大野泽。又到此雷泽,而雷泽之南至徐淮,还有落马湖、洪泽等,这一带实诸泽连绵不断的地方,想是地势低下之故吧。”珠儿点头道:“师父说得有理。”三奇道:“大野泽以东不必再探,可以返还了。”

返还是逆水,经两个时辰方近伯禹大筏。童律正站筏上眺望,只听得脚下呼啦水响,吃了一惊,急低头观看,正好三奇师徒两人出水。童律大叫一声把人抓住道:“怎不见你俩游动踪迹,却到了此处。”三奇笑问道:“你观察什么,如此发呆?”童律跌足道:“伯禹命我察你等踪影,怎知你等毫无影踪,害得我劳而无功。”三奇方知其情,笑道:“我两人水下潜泳,你何能得见,真叫童将军劳神哩。”童律笑道:“也没费大劲,只是纳闷我神目何以失灵呢。你两人回来就好,伯禹正等回音呢。”三奇点头乃翻身掀幔而入,童律随后。

伯禹一见三奇师徒忙令坐下,笑着问:“此行可有发现?”三奇道:“此泽之东有济水出口,至巨野水分两路,北济为主流,会汶水而入海;南济为支流,即是泗水经淮入海。都是我等治兖、青、徐时所经历。”伯益道:“既如此,本大泽即是大野泽,也称巨野泽无疑了。”三奇道:“正是如此。”伯益道:“如此则济水出路不成问题了。我等只需着力疏通菏泽之济即可。”

伯禹点头道:“我知泄河余水的办法了。可放在治伊、洛之后来治这里,现已夏末,伊、洛之治还须三月,治荥导菏当在秋末了。”伯益道:“秋末之时旺水已过,此时正宜治荥理菏。”伯禹对应龙道:“绘图计算,具体施工策划还须你动脑子了。”应龙道:“我看济水所经荥泽一段,除深浚加宽济水主道外,必须在枯水期沿济水南岸垒堤以阻济水溢入荥泽,阻断荥泽水源,同时在荥南浚通入孟潴泽水道,以泄荥泽之水。”伯禹及伯益两人皆道甚好,可依此规划。三奇、童律、太章等皆然应龙之言。伯禹见探荥之事已明,乃令返程。

话说伯禹一行返程,珠儿对三奇道:“昨听应龙叔之言,荥治后荥泽会消失,那鱼鳖也没有了,今趁此水大,徒儿入泽一巡,顺便捞些鱼鳖归来,调剂下口味,师父看好不好?”三奇知珠儿少年好奇,也感眼下无事,不妨一巡水中,正想向伯禹请示,伯禹在旁早已听见珠儿所言,对三奇道:“珠儿所言甚好,趁此空暇,深入荥泽一巡,捕些河味作餐,我也有兴。”童律、应龙都道:“趁此探泽捕鱼最好。”太章道:“日后再临荥泽就忙工务,没工夫探泽了。”

伯禹见众人都有兴趣,说道:“既如此,可将筏驶入荥泽中心,一面观察泽中景象,一面由珠儿下水去捕捞些河鲜上来,改善口味,正解连日疲劳。”三奇就将大筏朝荥泽中心驶去。行约半个时辰就见有个绿洲,将两筏停在绿洲旁,竹篙稳住大筏。自己与珠儿两人就潜水入泽中深处。

伯禹、伯益、应龙等步上绿洲,见绿洲草长木茂,鸟鸣之音婉转悦耳,矮丛中有簌簌沙沙之声,熏风微拂,人人陶醉。乌木由道:“岛中当有珍禽野味,待我进去搜索一番,也许有所收获。”朱虎、熊罴、童律、两亥皆欲深入搜索,伯益笑顾伯禹道:“留我二人与朱虎、应龙,余人都去尽兴一观吧。”伯禹笑道:“伯益之言不错,去吧。”众人各持器械,笑而入草木丛中。伯禹命士卒守护大筏,自己和伯益等一行漫步入林草隙地,绿洲草长没身,又杂灌木矮丛,地潮而软,腐叶没踝,匍匐地上的草茎缠脚拉趾,草丛中小虫乱跳,蚊蠓蝇蜂螟蝽蛾蜢等迎面飞舞,扑面而来,挥之不去。绿洲之景虽美,涉足漫步却不容易。

应龙道:“此绿洲百年来自生自灭,无人迹侵占,故能草木繁茂,百虫自生,百鸟繁殖,是虫鸟之乐园。今后水退泽消,农耕兴,绿洲势将不存。人固安生,虫鸟失居矣。天下事无万全,此长彼消,无可奈何。”伯禹道:“有得必有失,得失之衡当以利民为主,苟能利民,伤生之为,无可规避。”应龙点头而不语。伯益道:“为民伤生,虽属无奈,然不可过滥,滥杀生灵,无益于人,故天道尚啬。禽兽昆虫鳞介草木之生也是禀天地灵气,与人无异。虽然万物互噬,弱肉强食,彼此消长,这是自然安排,不是人力所能更改,也不是人的愿望所能熄灭。但若为政者能不滥杀生灵,不失天地之序,顺天之则,也就安世兴俗了。”

却说三奇师徒进入荥泽深处后,潜泳搜索,到了一处深潭大坑,师徒俩顿感水温转凉,三奇拉了珠儿一把,手指向下一指,珠儿知要往下潜,就一点头,一个猛扎,向潭底潜去,三奇紧随珠儿,一起下沉。潭很深,一片漆黑,隐约见潭底有点点亮光闪动。珠儿紧握神钩,沉至潭底。潭底尽是浮泥,脚甫触及,就搅起一片浑浊,更模糊了视线。珠儿天生水中神视,依然可见游动之物,回见师父来到,就贴近三奇,用手指前面亮点,三奇知珠儿欲捕亮点之物,遂握紧手中利刃与珠儿共赴。

识水惯渔之人知水中鱼鳖、陆上鸟兽其双眼大多能在黑夜中闪闪发光,光点大而亮者,其物必大。今潭底暗处有大亮点,必是大鱼一类。两人接近亮点时,只见一桌面大小的团状之物,伸着树干般的颈项,颈项旁两颗拳大眼珠,发光的正是此眼。两人虽久惯水中渔猎,但也不曾见此怪物。近处有此物多头。珠儿触了师父一下,握手中神钩朝一个颈项处刺入,并顺手一转,只听得“扑”的一声,一股暗红色浊液从创口射出,此物颈项后缩,身躯大动,几乎翻了一个身。附近几个怪物忽地向受创怪物靠近,袭击珠儿及三奇。两人见状急拧身斜出上浮,至水面已见血水从潭底直冒上来。不多时,见一大物上浮至潭面,全身还在抽动。三奇、珠儿解下随带绳索,靠近此物,寻找了可系绳之处。此物露出水面的竟是一个龟背状的硬壳,露出部分足有一丈方圆,四周浸没在水中,看不出实际大小。三奇与珠儿两人全力按住一边,同时用力将身下潜,终于将此物翻转,肚皮朝天,露出四脚。二人上前细看,只见头颈下垂在水中,已经死亡,但创口仍有余血流出。三奇道:“这是巨鳖。”珠儿道:“师父说得是,看其肚腹四足,是巨鳖,这么大巨鳖确实罕见。”三奇道:“鳖性阴,当今暑气盛,食此可以补身。有此一鳖,足够我等数餐美肴。”

二人将绳系于一足,踏水而归。此物庞大,虽两人都神力,但拉牵仍倍感沉重缓慢。珠儿道:“此物怕有两三千斤重哩!”三奇道:“亏得四肢朝天,鳖背在下,像大船滑行,若胸腹四肢在下,还真拉它不动哩。两人费了一些力气,终于将巨鳖拉至筏旁。”三奇道:“鳖重筏轻,不宜上筏。”令士卒用力将鳖拉至岸边,然后再拉至岸上。

伯禹、伯益、朱虎、应龙正在附近漫步,听得岸边士卒用力之声,回来观看。见此大鳖,无不吃惊。应龙上前测量,鳖背径竟有一丈二尺,正是罕有的巨鳖。伯益道:“盛暑正宜食此物,可补身体。”三奇、朱虎指挥士卒动手分割,将巨鳖分成十六大块,珠儿、应龙、朱虎都捋袖相帮。三奇复命士卒就近采石垒灶架火,烤炙鳖肉。须臾,香气扑鼻。三奇师徒取神钩利器边割边炙,将烤熟之肉分与伯禹、伯益等人,其余诸人及士卒都亲自动手,随炙随吃。因数量众多,哪里吃得完。

再说童律、太章等人正在林草中搜索食物,也捕获许多蟹蚌螺鳝,射落了一些鸟兽,忽闻得阵阵肉香扑鼻,令人顿生口津。太章道:“哪里来这美妙香味,何处烤炙?”童律道:“莫非三奇师徒回来了。”乌木由道:“三奇最擅烹饪,定是三奇师徒在那里烤鱼哩。”熊罴、两亥都道:“时也不早,该回去了。众人乃鱼贯出林,不一时就见靠筏处烟火正旺,吱吱的肉香正是从火堆架上冒出。童律、太章急近前观看烤炙什么东西,有此香味。只见一排架着十六个大支架,每架上都吊着很大块肉,被烟火熏得黑煳煳,肉面流着油,嗞嗞冒气,这个气味实在香得人口涎直流。

童律、太章二人左看右看,觉着不像猪腿,也不像鱼肉,竟猜不出是何物有香如此,童律走至三奇面前打拱道:“想是贤师徒今番又获异物哩,但不知是何宝贝,还望指点迷津,告知晚辈,也好长个见识。”三奇笑而不答,半晌方道:“且先品尝再说。”伯禹见众人回来,命割肉就餐。众人一面将猎物置于地上,令士卒洗刷割剥,一面各抽刀切割已熟之肉啖之。童律割了一块送入口中细细咀嚼,只觉得口香满嘴,塞咽充鼻,油流口角,连声赞道:“好味,好肉,好肉。”又自语道,“是什么珍味?”半晌凑向太章问道,“你吃出味来啦?”太章眯眼道:“像有龟鳖之味。”童律双手拍腿道:“着,和我所见相同,但非龟肉,是鳖肉。”又说道,“盛暑食此,有益身体,三奇师徒抓了个好东西。”走向三奇道:“谢谢贤师徒,为我等快此朵颐,又补身体。”三奇道:“知此为何物耶?”童律道:“当是巨鳖。”三奇点道:“还算聪明。”童律道:“何有如此之大,上上珍品也。”三奇道:“荥泽至今,少说也有数百年,深潭之中何物不有,我们所见还有好几头,因时所限,且食有余,所以只抓了一头归来。”童律点头道:“此类物都长寿,故能如此之大。”众人当日都饱餐了一顿,还有余下。三奇命士卒将剩余的连同童律等所获之物,烤熟后放在筏上,趁傍晚天凉启筏返营。次日上午抵河洛大营,将剩余之物晒干后收置仓内。

要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