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奋战伊阙

2018-07-06 作者: 杨大元
第65章 奋战伊阙

话说伯禹回营后与众将歇了一天,次日与伯益等商议道:“济水、荥泽情况已明,不知伊、涧进度如何?”伯益道:“听说伊阙开凿艰难,何不先去伊阙,伊阙已近涧口,视伊阙之后可顺道往视涧口。”伯禹道:“伊阙凿艰,当令应龙、三奇、朱虎、熊罴同往,应龙、两亥可以测绘,朱、熊两将可协助劈岩,三奇师徒可解水中险阻。童律、太章、乌木由等都去共谋治策。”伯益道:“如此甚好。”于是一干人动身赴伊。

话说江妃兄弟与甲乙、段干兄弟这日正在伊阙施工,山石坚硬,开凿费力,时值酷暑,士卒挥汗如雨,都专注在开山撬石,对伯禹一行到来并未见到。伯禹一行从北岸至伊阙东山,仰望东山高六十余丈,遥望西山,高也相等,两岸相距约数百丈,对峙如门阙。东西两山谷底至伊水水道,形如马鞍,水面数十丈,长约百丈。谷底礁石嶙峋如犬牙,南来伊水从犬牙中流过,湍急喷涌。来水不少,仅靠谷底缝隙不能全过,余水壅溢于山南乱流,至山北散落,成珠帘细瀑。此时水旺,瀑流如注。伯禹复循山至高处,南北眺望,对童律道:“你望此山南北长几许?”童律纵目环首而望后道:“山体南北约六百余丈,谷底阻水道长约百丈。”应龙道:“百丈山体都须凿通,工量不轻啊。”信手拈起石块道,“此为石灰石,幸不是花岗石、玄武岩,不然工量更大了。”朱虎、熊罴在旁道:“我俩都有神斧,愿于此显其神威。”伯禹笑道:“正需你二人显能呀。”

江妃正在山下指挥,忽听得山上有人说话,颇为诧异,心想历来无人上山,今日何人山上说话?抬头细看,依稀像是朱虎、熊罴等人,因这二人身材高大,容易辨认。心想莫非伯禹来了。急放下手中工具,拉了甲乙西上山观察。童律眼尖,见江妃上山,对伯禹道:“江妃上来了。”伯禹道:“就此下山与江妃会面。”至半山腰双方相逢。江妃上前参见,伯禹用手携住江妃道:“你等辛苦了,可去工地。”众士卒见伯禹来临,大声欢呼,伯禹挥手致意。应龙纵目细察,只见两岸士卒从北而南用杠棒撬石,索捆运石,十分辛苦。从河岸已下挖丈许,凿了河段十余丈。

应龙在岸上目测伊阙谷底阻塞河道有百丈。问甲乙西开河几日,甲乙西道:“已有月余。应龙屈指计算,依此进度,至九月底也难完工。伯禹已闻应龙与甲乙西对答之言,对江妃道:“山高石坚,士卒辛劳,今我等来此当助你一臂之力,以速工程。朱虎、熊罴之力,神斧之功,你是知道的,今两人一齐上阵。另三奇师徒助你水中开凿,你意如何?”江妃大喜道:“正求之不得呢。”

朱虎、熊罴两人笑道:“且看利斧威力。”应龙道:“你二位当分两岸自北而南施为,但都不能尽开南端山体,须留丈许以防来水过大,待得北端水道清除碎石余礁之后方可开通南端山体,以通全水。”朱、熊两将点头道:“都听你的。”两人分工,朱虎开东岸,熊罴赴西岸。江妃及众卒都知两将之能,无不欢欣。

两将果然厉害,双手各持神斧,劈山剁石,只见火星频爆,炸声不断,巨石崩土纷纷滚落谷底。应龙见状忙对江妃道:“两将劈山力大,落石陡增,你须立即调整人力,增加运落石人数,从北向南运出堆在河沿的落石,但运石之人要远离两将一日工量,以免落石伤人。另外安排一部分士卒跟在两将后面,凡两将开山后有松而未坠之石,当再用撬棍补挖,以防留下松动未落的石块,日后坠落伤人。”江妃一一照办。伯禹及伯益立于山坡观察,见朱、熊两将一斧下去,可入石一尺,几斧之后,即有大石离山崩落,其效快于士卒十倍。

三奇道:“添入两将之后,预计一个月可通伊阙阻塞,待最后凿通南端时,我与珠儿入水底助两将共通之。”伯禹道:“正需你师徒之力。此时我等也要参加劳动。言毕,就拾铲携橇,投入开山,随行诸人也一齐投入。在伊阙一连十余日,开凿过半。

伯禹见完工尚须时日,这晚歇时对伯益道:“伊阙完工尚须半月至一月,不知涧水口治理如何了,要去看看。”伯益道:“涧口在伊阙之北,此去不远,正宜前去一看,半月后再返此以观伊阙之通可也。”伯禹次日一早对江妃道:“我将去冯迟治涧处,留朱、熊两将在此,余将随我同往,半月后再来此看伊阙之通。”江妃点头送别,伯禹一行北行,傍晚就到了涧口工地。冯迟见伯禹来临,忙迎入帐内安歇。

这晚天色晴好,明月当空。伯禹偕伯益两人悄然至帐外,巡行邻近民工宿歇处,见帐外四周多处焚艾去蚊,民工三五成群环火堆而坐,多欢声笑语,意态愉悦。伯禹对伯益道:“劳累终日,何以未见疲态?”伯益道:“此必乐于治水也。古语道‘乐此不疲’,乐在心者体不知疲,苦在心者体易怠,怠而勉强用力则疲矣。看这民工意态,可知是乐于治水了。”伯禹点头道:“不知当地众民何以乐于治水?”伯益道:“必是民知治此涧口将有益于本邦黎民,为自己利益而治,则欢乐。”伯禹道:“役民之力必使知利之所在,方能尽力事事,民尽力则事易成。古时有人说‘民只管出力,不必知为什么出力’,这说法不对。”伯益点头道:“古言未必尽是,贬圣之言未必尽非,世事常变,处置之道,当合于事理,不必泥古不化,泥古不化非智者治世之道。”伯禹道:“明哉伯益之言,与吾同心。”

伯益复道:“民虽可使知之,然何时使知,则须视事之难易,情之疑明,民惠之迟早,邦国之得失,告知之时当有先后,不可简略直白,当先则先,当后则后,当直则直,当饰则饰,事有权从,不可一论。善于治世者须因情势而度之。”伯禹点头道:“谨受教。”

伯益复道:“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论调,后世必有倡导者。”伯禹问何故。伯益道:“专权在上,下必谄之,欲顺上之心者必奉此为驭民之术。”伯禹道:“逆民之心,蔽民之为,其道难行,民必怨而弃之,此愚也,不可行。后世有奉此者必无成。”伯益然之。两人边行边议而回,当晚安歇。

次日冯迟伴伯禹等至工地,卒与民都在水中掏浚沙碛,搬堆在涧水两岸。当地黎民则运沙碛草泥于沼泽坑洼低处填埋,往来穿梭不断。涧水口一片泥水浑浊,民卒都全身泥水,然奋勇努力,热情极高。祝融兄弟及众卒见了伯禹一行,十分兴奋,都高呼:“伯禹好!”伯禹及诸将挥手致意。岸上水中黎民早闻伯禹大名,但都未见过,听见众卒高呼,都蜂拥前来,要识伯禹及诸将。冯迟对伯禹道:“伯禹当使郏山众民一听教诲,以激励众民治水热情。”伯禹点头,就站土阜上,伯益在旁,诸将环立于后,对郏山之民朗声言道:“洪水泛滥,天下共病,帝舜爱民,求平洪水。我与伯益,受此重任,至今九年。豫州未平,有地不能耕植,众民难以安生。涧、瀍、伊、洛,豫州主流,涧东瀍西,万顷平川,治之可得沃土,植麻种黍,民可温饱而有余。今虽辛劳,后必有酬,天道奖勤,劳必有报也。望郏山众民共出治涧之力,齐达丰衣足食日子,此是帝舜所望,我的要求。”伯禹言毕,众民一片欢声。

随后伯禹及诸将与民比肩联踵共担沙碛以填平川之坑洼。一连半月,劳于涧口,足迹遍于涧水之东。伯益在历经涧东瀍西之地后对伯禹道:“这里北有邙山可挡朔风,南临洛水可润沃土,左涧右瀍,一望平川,此安乐之地,可以建都成大邑,后必有兴者。”三奇道:“伯益说得在理,但此地是安乐之乡却不是创业之都。”伯禹笑道:“三奇之言有说乎?”应龙道:“我知吴师意思,涧东瀍西是平川沃土,却无险隘可守,盛世可以成乐土,战乱不能成根基,所以不是创业之都。”伯禹道:“生于患难,死于安乐,一望平川,无险可凭,的确难为创业之都。但事在人为,若有明主顺天时得民心者,也可以为守成之主。若逆天时失民心之主,虽扼险阻之地,也会败亡。此所谓事在人为,不可都以地理论定。”众人点头。

过了半月,伯禹一行离涧口复至伊阙。伊阙之役在朱、熊两将奋力下,江妃率众卒共同奋战,谷底已大部凿通,礁芽尽去,只留下南端丈许阻拦未动。伯禹到伊阙三日后,应龙与两亥兄弟测量后向伯禹禀道:“水道已清,余下之阻可以凿开。”伯禹道:“就命朱虎、熊罴会同江妃众卒完成最后一击吧。”应龙即知会两将及江妃,定次日动工。次日一早,伯禹、伯益至伊阙东山坡观阵,应龙、江妃两人指挥众将卒各就各位,朱、熊两将执斧从两岸劈岩,众卒清理落石。三奇师徒从南端潜入水中,珠儿左手执石克,右手执锤,三奇持铁钎,既护卫珠儿,又伺机撬石,两人都在水下开石。江妃要江飞带二十名善水士卒随三奇清理水下碎石。

江妃在岸上执旗指挥,一时间谷面斧声与落石声震天撼地。水下气泡翻滚,浮泥泛起。谷底人头攒动,尘土飞扬,一场通伊阙之战令人惊心动魄。接连三日,朱、熊两将终将两边山基凿开数丈,伊水水道大开,伊水从南大量流入,只留下河心大礁石挡水。其下正是三奇师徒开凿处,珠儿已将礁石底基洞穿,只留两边未凿,以待出水后从水面用力推倒。忽听水卒来报,两岸水道已通,命三奇师徒出水会合。三奇率众浮出水面。江妃、应龙见三奇师徒已到,就知会朱、熊两将。江妃命人备船驶入河心礁石北面,用数十条粗绳,一端缚于礁石之体,一端拉牵于两岸,江妃指挥两岸一齐用力,以便拉倒河心礁石。应龙复请朱、熊两人持斧于礁石南面用力劈礁,三奇师徒复入水用石克开凿礁石洞底两边支撑点,只等号令,同时施力,将河心礁体拉倒。经半个时辰联络都各齐备,江妃挥动令旗,上下一齐用力。朱虎、熊罴力劈礁体,珠儿水下力开两壁。还只凿到一半,只听得震天大响,河心大礁石已被拉倒,倒在伊水水道中。石沉水涨,激起巨大水浪,溅得两岸士卒全身湿透,站在山坡上伯禹、伯益也都受水珠之惠,湿了一片衣衫。在水底的三奇、珠儿被水流冲击,弹出南端数丈之远。这时伊水全河开通,但沉在河中礁石未去,伊水从石体上漫过,有些礁体还露出水面。江妃命水卒入水开石,并将碎石捞出。朱虎、熊罴、三奇师徒都去助力,有些礁石被粗索拉至岸边分解成碎石后运走,有些水卒入水捞取碎石。忙了三日,大体已清理完毕。此时伊阙大开,伊水已顺畅地从伊阙低谷中北上,治伊大功告成。

欲知以后如何治水,且听下回分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