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冯迟与禺强、甘氏两公子等商量开凿金堂山峡诸事,仍以原分工进行。随伯禹前来的朱虎、熊罴两将及随卒参与开峡。两人四斧呼呼作响,劈岩开石如摧枯拉朽,手起斧落巉岩纷飞,成块巨石在两人斧下顿时瓦解。两马两牛跟一将,还得赶紧奔走,慢了就会积下大堆碎石。甘族众民见伯禹手下神奇之人一个胜过一个,前见躨、坟已经惊奇,今见朱、熊,更加骇然,方知伯禹营中能人众多,无不敬畏。在众人齐心努力下,不到一月,阻隔的土山已经开出数十丈大口,新的沱道已通,只等扒开湔口堤坝,即可通流。
大队民卒返回玉垒山下,冯迟下令扒去拦水坝,伯禹、伯益等登上玉垒山高处俯望,只见冯迟手执令旗,指挥数百精卒站于坝基两端,各持锨橇等开挖器具,牛马负筐候在后面。坝中央靠岷山入沱口有两大木筏紧靠坝沿。左筏有躨魍魉、段干丘陵三人,右筏有坟羊、段干阜峁三人,躨、坟二人赤手空拳,段干四人手抓器具,两筏各有粗索系于岸树,并有数卒牵引,筏上有卒持篙掌舵。大筏之旁,复有数小筏停靠,只等令下。童律在山上对伯禹道:“想是从坝心开挖呢。”伯益点头道:“正宜从中心开坝,若从两端掘开,岷水急冲,坝基将倾倒在沱水中,岂不填了水道?现从中心掘开,岷水从中泄出,则两旁可逐渐挖掘,扩大口子,则落入沱水之基石泥沙必少,所以中心开坝是上策。”
正说间,只见冯迟令旗一挥,两筏众人立即开挖。只见躨、坟二人双手挥舞,石块泥沙纷纷落于筏上,段干四人各持器铲基。数条小筏上健卒急将大筏上块石泥沙搬上小筏运至岸上。由牛马驮走,转眼间中心缺口已开,岷水从缺口涌入沱道,两大筏由岸上士卒牵引已各自从中心向左右两岸靠去,小筏随行,边驶边挖边运,沱口迅速扩大。岷水入沱之力巨大,来不及掘挖的砂石泥块随流冲入沱道,沉入水中不见踪影。亏六人力猛,动作敏捷,多数石块还是被运到岸上,落入水中不多。只经顿饭工夫,缺口大开,只留下两端少许坝基,随由精卒掏掘干净。
伯禹站在山上,只见沱水东去,浩浩荡荡,翻翻滚滚,流沫数里,不觉神往。站于两岸民卒都大声欢呼,雀跃庆贺。从坝基上挖掘下来的块石泥沙已由牛马运至沱水南北几条细流口,先填堵这些细流。
伯禹见沱水全线贯通后,岷水下泄之势已现,就与伯益、童律、太章等商议,欲再向南探,以察灾情。太章道:“梁之岷山、邛崃都是高山大谷,水都流急,遇有阻塞必有灾害。今往南二百余里有蒙山、蔡山,是邛崃东端余脉。两山之西为高山峻岭,其东则地平可耕。东西两端高低悬殊,两山处高低之间,中有沫水贯流,旺期洪流,危害蒙、蔡,宜往治之。”伯益、童律赞同。次日伯禹告冯氏、甘氏兄弟及禺强,当下别过,南下蒙、蔡,暂不表述。
却说江氏兄弟一众士卒经三个月奋战,亏野猪三番耕掘,已将两漾之水接通,从此两漾水在流入西汉水时,同时流入沔汉,彼此盈缺互补,枯旺相济,汉中从此无干涸之苦,农垦有保收之喜,其地成米粮之仓,后人称为米仓山。甘氏之民目睹治水之功,无不欢喜,都说不负一番辛苦。江氏兄弟令众卒与甘民一边整理扫尾工程,一面陆续返营休整。在与甘三公子商量后,定下三日后南下治潜。
应龙已将通潜施工线路绘制成图,标明方位、里程、宽狭、深浅,选龙山大穴水道旁一条支流为基础,加深拓宽,顺地势而为,直至潜江。全长约百里。三奇道:“开凿之路虽多,但依原有水道开挖就较方便。通潜之工与通漾之工相较,其工难于通漾。”江妃道:“区别何在?”
三奇道:“两漾之间,其路多泥,或是泥石混成,野猪喜食泥中虫豸、根茎,故贪食而狠掘。今利用原有溪流水道,其水道已遭水洗,溪底卵石青苔,虽有溪草及小鱼,终不如泥中之多,恐野猪不肯入溪深掘哩。”
应龙道:“吴师所虑也是,但我选取的溪流两岸,也多虫豸草茎,可驱野猪开掘溪的两岸,本部士卒浚溪中卵石,如此就可齐头并进。”庚辰道:“若人手不足,战卒也可浚溪。”江妃道:“我部之卒足够,战卒还须保护众民卒及野猪安全为是。刚得运粮士卒带来信息,冯部有甘氏两位公子所驱牛马,曾遇山兽侵害,幸防卫及时,未受重创,伯禹嘱我等也须加强防范兽害袭猪。因本部庚兄防卫得力,前段未遇兽袭,正欲将伯禹所嘱告知呢。”
庚辰听此点头道:“伯禹嘱咐有理,前段未遇兽袭,虽有防卫之力,但通漾之地,山林远而民卒众,故兽害未及。今将治潜,未知彼地是否近山,山近林密必多兽,确须加强防范。”三奇道:“这次通潜工地是利用原有溪流,这些溪流正是在山谷中通过,两旁都是大山,而起始处,又近朝天岭,那里峰峦险峻,林茂草长,猛兽出没,确须严加防范,免伤人畜。”
江妃道:“伯禹来人说,凶兽袭畜,时在夜晚,当以火防为主,白天人多兽不敢侵。”应龙道:“此言甚是,白天我等数千人集中施工,声势浩大,兽不敢窥袭,而夜间人静畜眠,正兽袭之时。我等要在猪圈四周多设火堆。”江妃道:“不仅猪圈,也要防卫民与卒。”庚辰道:“我将在营房、猪圈周围多设火堆,并密布巡守之卒,一有兽情,立即呼应施救,以防成害。”江妃道:“夜间防兽宜多备弓箭及响器,弓箭可以远射,响器可以震慑。”庚辰点头。
三奇道:“溪中卵石滑而难掘,几年前从帝都取来的铁器,除在砥柱失了最长的,其余都在库房。我知有用,带在身边,今日正可用来掘此卵石。”江妃大喜道:“亏奇师有心,我等也思念此物。”三奇命珠儿从房中取出,翻开包裹,只见十余条长短不一,长的五六尺,短者两三尺,也有尺余的,腕胫粗细,颜色表里不一,有外观绿色斑驳,有黄锈斑斑的,外形各异,有圆锤短柄,有如枪如刀的。珠儿从包裹中抖出,倒于地上,落地响亮,发出龙吟猿啸之音。
甘亥上前从地上抓起一条短的,只觉十分沉手,一条三尺长的杆棒,虽双手紧抓,用全力只能抓至腰际。甘亥想把它举过头顶,但身体摇晃不稳。三奇一见,忙和珠儿两人过来,各把一端,始缓缓将铁棒放下。甘亥长吁了一口气道:“是何种木材?如此沉重,从未见过。”
江妃道:“三公子有所不知,此非木料,是黄帝遗物。其坚逾常,是开山掘地之利器,只是沉手难用,使用时其长的须数人共扶而撞击掘进,一两尺者也须力大之人方能使用。因其坚硬,故用以剔石缝、掘深坑,撬大石,开巉岩,曾建大功。但因沉重费力,故士卒多置不用。亏三奇师细心,携带来此,正可应用。”甘亥方知就里。
三日后,从鸡公山营地出发,沿西汉水南下。江妃等人见水流滔滔,清波漪涟,两岸古树挺立,黄叶铺地,都心中欣喜,行进快速。次日午前到了朝天岭,择向南平坡安营。江妃兄弟、庚辰、甘亥等人见朝天岭山形奇特,万峰竞起,如利剑插天,峰身瘦削,窟窿遍体,山风吹孔,嘘鸣凌厉。高峰不见其巅,云绕峰腰。低峰参差并列,瘴迷雾遮。松柏樟杉,满山摇曳,虎狼豹鹿,忽隐忽现。庚辰见此情景,特别注意防备。江妃与庚辰、甘亥商定,将猪圈建在营前临溪岸边,外有大营防范,以免山兽直入猪圈。大营之外,设卒防卫,并燃火堆。庚辰之营更立于大营之后紧靠山体之最高坡,营地四周垒石遍设火堆台,每五十步一台,每台两卒值夜,呼吸相通,持棍执刀佩弓箭。白天休息,夜间巡逻,以防猛兽来犯。
几日后立营方毕。江妃兄弟率卒先筑坝堵了上游来水,使上游水入龙山大穴,然后按图开浚,三奇师徒相助,选力强者健卒二百人组成铁杆队,由甲乙兄弟率领,专掘溪道中卵块大石,其他众卒着力于掏挖搬运,齐心协力而浚。甘亥率甘民策野猪拱掘于溪道两岸,拓宽溪道。兴工之后,朝天岭下金石交鸣,喧声震天,吓得众兽白昼不敢出窥,遁于深林。入夜以后,营地四周,篝火通明,健卒巡守,鼓声不绝。虽有狐狼觊觎,终不敢入营近圈。转眼已是岁末,众将领及甘民都盼能在春夏旺水前完成通潜之役。
这日正忙时,忽见大群马队路过,带队的是甘午和龙罔象,正从玄龟处驮粮回湔口,因听这里人声喧腾,来看究竟,得以相遇。多时不见,彼此高兴。尤其是甘氏兄弟二人格外亲热,说个不停。龙罔象告诉江妃治沱情况和伯禹要去蒙、蔡诸事。因各有任务在身,只得分别。临别时三奇选取几件铁器托龙罔象交给禺强,说去蒙、蔡有用。江妃也托他们告伯禹这里情况。当下辞别。
在治潜工程开始后,甘亥向江妃道:“家父曾嘱我转告将军,若在旺水来临之前不能通入潜水道,漾水会溢入沔汉,泛沔褒两岸就要毁地坏禾,害将更重于两漾未通之前,故两漾通后必须速开通潜水道,方能变害为利。”江妃兄弟及三奇、应龙等都认为甘棠说得极是。全旅一心,力求早日挖通新路。春节只歇了两日,第三日即赴工地。庚辰防卫之卒,更昼夜不息,不敢稍有懈怠,连春节也不停巡停火,故一直没有发生兽袭之事。
工程进展神速。这日到了龙门山附近,三奇对江妃道:“西汉水原从龙门山大穴入潜水,今已近龙门山,和潜水相接之日不远了。”应龙道:“往前若和西北流来的大川相会,就可与潜江接通了。”江妃问:“这大川叫什么?”三奇道:“当地人叫白水江,因水经龙门山,所以也叫白龙江。白龙江从东南入潜水,我们所掘通道汇合白龙江就可通潜江了。”江妃高兴地说:“那就抓紧,尽快通潜。”到三月底,前队来报,见西南有大川流动。江妃立即和应龙、三奇往看。果有大川从西北流来,水量颇大。江妃道:“现在枯水期有此水量,旺水时水量会更大,不知有无灾害。”三奇道:“何不访问老人?”
江妃三人就沿白水江上行,几里后见一村落,入村见有数名老人在编筐,就上前问询道:“请问诸位老伯这是哪里?”几个老人抬头见眼前三人装束,知是外地人。中一老人答话道:“这是白水村,你们要到哪里去?”江妃道:“我们是伯禹手下治水之人,因见这水大,不知是否有灾,特来求教。”老人听说是伯禹的人都起身答礼道:“这水叫白水江,也叫白龙江。据说从松潘流来。流量虽大,却没有成灾,因为入潜江水道畅通无阻。”江妃三人谢别。回来路上,三人议论道:“既白水江无灾,我们只需将西汉水导至白龙江口就可完工了。”
应龙对江妃道:“工期将毕,当告伯禹知晓。下步去哪里须问清。”三奇道:“现在春末,旺水将到,以我猜想,治沱必已完工,我们不须再去那边,可收卒回沔褒助玄龟垦地收禾,以等伯禹到来。送书简给伯禹时也要禀明,等有回音我们再行动。”江妃道:“两位说得有理,我立即修书送去。”
过了十余日,江妃部所浚水道已与白水江汇合,西汉水从新道顺利入潜,不再进入大穴,只在大旺时起作用。通潜工作既完工,江妃等一面收拾器械,等候伯禹来书,一面和三奇、甘亥等人商量返沔褒走法。正议间,前遣送伯禹书简的士卒回来了,呈上伯禹回简。江妃立即和诸人共阅,简上写道:“沱道已治,水流畅通,今在蒙、蔡,不日可平。你们通了潜道,我心欣慰,不必南下,返沔褒助玄龟之议可行。甘三公子可即返家,我后将去甘府致谢。”诸人阅后都欢喜。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