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2018-12-01 作者: 真熊初墨
第八章

东南总督的位置,像是走马灯一样不断换人,两年时间换了四任总督。

而最后,胡宗宪终于得偿所愿,坐到这个满是荆棘的位置上了。

刚一上任,胡宗宪便雷厉风行的一展身手。

不急不行啊,要是做不出点什么事情的话,就算是有严嵩、赵文华帮自己说话,这个总督的位置也做不久。

而失败的下场,至少是个削职为民,一生富贵都做了土。更严重的就不说了,张经的脑袋还挂在北京城门上呢。

更何况胡宗宪知道严嵩只会锦上添花,绝对不会雪中送炭。

要怎么做?战斗么?是也不是!

胡宗宪先找到被关押的大海盗汪直的亲属,释放出来,安置好住处,相待甚厚。

王直和胡宗宪可是徽州老乡,想要接触的话,也少了几分障碍。毕竟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么。

随后派蒋州和陈可愿到日本与汪直养子毛海峰交涉,得到毛海峰的好感以后就见到汪直。两人对汪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且向汪直允诺,胡宗宪胡总督正在督促开关事宜。

类似于蒋干盗书的那种小手段,胡宗宪用的纯属无比,这里就不细说了,小手段毕竟是小手段。

汪直倒也光棍,听到开关的事情后,就含糊的表示愿意听从命令。

汪直是谁?在明朝嘉靖年间,可是东瀛岛国上最大的一股势力,如果他有心的话,即便成位日本的王者也说不定。

再说他纵横东海三十余年,什么风浪没见过?也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老油条。

关闭市泊三司已经三十二年了,想要开关,哪那么容易。汪直可不相信胡宗宪。

不过身为总督胡宗宪表达出满满的诚意,汪直也想要试一试。

汪直将蒋洲留在日本,作为人质。然后命令毛海峰、叶宗满护送陈可愿回国面见胡宗宪,具体商量招抚和通商互市事谊。

这是分化瓦解,釜底抽薪的计策,胡宗宪在山东当知县的时候就用过,现在用起来更是轻车熟路。

谈判么,打打谈谈,谈谈打打。在和汪直谈的时候,仗也没少打。毕竟王直从前是坐在双屿岛的许氏兄弟一脉,是贸易派,可以谈。另外其他的派系大多是嘉靖三十一年之后迅速崛起,以劫掠为主要目的的强盗派。

至于和倭寇斗争的手段也一改硬碰硬的对抗,三十六计信手拈来,无往不利。

嘉靖三十五年五月,倭寇围困桐乡,巡抚阮鹗在前线督战,也被围。胡宗宪当时手头没有精锐士卒,只有一些老弱。要怎么办呢?

这难不住胡宗宪。他分析了围困桐乡的倭寇,倭寇为首有麻叶、徐海二人。于是胡宗宪准备了乃饰美妓二人,黄金千两,缯绮数十匹“偷偷”送给徐海,却并不给麻叶。

说是偷偷,却一定要让麻叶知道,要不然这一番举动岂不是变成做媚眼给瞎子看了么。

果然,麻叶得知消息后心生怀疑,怕胡宗宪和徐海之间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协议,于是就连夜撤军。

徐海孤掌难鸣,桐乡之围便解了。

在这之后,胡宗宪还顺便瓦解了徐海、陈东之间的联盟。

海盗的智商根本没办法和胡宗宪作比较,一来二回,劣势渐渐被胡宗宪扳了回来。

一边安抚汪直,一边抵抗其他倭寇的进犯。

没有最强大的汪直势力,胡宗宪顿时觉得压力一轻。而且在他被提拔之后,又问赵文华要了几个人。

唐顺之,戚继光,都是嘉靖三十四年来到东南沿海,开始抗倭的。

当然,这些都不是胡宗宪的嫡系。

唐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谥襄文。明朝南直隶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官右佥都御史卒。唐宋派文学家,嘉靖八才子之一,与归有光、王慎中两人合称嘉靖三大家。顺之亦善武,通兵法,晓武术。《左》、《右》、《文》、《武》、《儒》、《稗》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他是王学门人,嘉靖八年会试第一名。而且文武全才,不光能写诗做赋,个人武力更是突破天际,能和俞大猷比较一下。写出来的兵书六编中的一卷赠与戚继光,最后成全了大明铁军戚家军。

任用唐顺之,胡宗宪是想借助他的人脉,尽量减少开关的压力。

而戚继光,更不是胡宗宪的人。

戚帅可是张居正保举,来到东南抗倭的。胡宗宪死后,东南倭患渐息,戚继光被张居正放到蓟门,守卫北京。直到张居正和天下人对抗的日子里,戚继光也没有离开张居正,而是派自己亲属火枪兵卫队给张居正站台。

胡宗宪没有私心,不想把东南变成自己的一言堂,只要能抗倭,谁安插钉子都没事。

如此胸襟,不成事才怪。

来了更猛的将领,分化了敌人内部,胡宗宪的抗倭事宜开始有了起色。

从前的战斗胜负都是二八开,甚至一九开也说不定。一直到嘉靖三十五年后,可以胜负参半,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形势在渐渐的出现改变,如火如荼的倭患终于在胡宗宪的手下得到了控制,倭寇横行的态势收敛了许多。

而这时,开关事宜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有唐顺之的帮助,世宗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加上朝中文官的几派在东南沿海胡宗宪麾下都有利益,所以这件事情终于开始推动起来。

汪直见胡宗宪诚意满满,并且得到密旨允诺自己可以当官,光耀门楣,便兴高采烈的来到杭州。

他麾下海盗开始帮助胡宗宪杀其他海盗集团。

一时间,形势大好,眼看东南沿海的局面已经完全逆转,胡宗宪开心的不要不要的。

与此同时,他设立了幕府,招揽没有考中进士的良才们。比如说东南第一军师徐渭徐文长,比如说郑若曾(编写《筹海图编》,把钓鱼岛纳入我国领土)等等。

文有诸多国士,武有俞龙戚虎,敌人被分化瓦解,已经糜烂到无以复加的东南局势终于走上正轨。

按照胡宗宪的规划,要不了两三年,这件事情就告一段落。之后自己是当兵部尚书,还是去西北抗击胡虏,都是掌中之物,想要什么有什么。

大好局面下,一个必然的偶然出现了。

王本固,徐阶派系的一个御史。

胡宗宪要做什么,王本固就来捣乱。他坐的是胡宗宪之前的位置——浙江巡按。

巡按御史,没有直接处理军务、政务的权利,却有上报的权利。胡宗宪也无法和他撕破脸皮,这也是世宗掣肘的一种方式,平衡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