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固不可,竟阻其议,置大辟罪,朝论韪之。督府又以宼平,欲置酒髙会,号太平宴,本固以用兵之後不宜冗费,乃罢。後督府又以糜兵饷事为言者紏,冀其勘报掩之,竟以实闻。由是督府愈结分宜,每求所以中伤之。(明史)
嘉靖三十六年,汪直等待被授予官职,他麾下海盗聚集在岑港,一则等待封赏,二则让朝廷不敢轻易动汪直。
在这种情况下,王本固上疏,污蔑胡宗宪和海盗勾结,是汪直的大陆走私代理,为他贩卖各种货物,从中谋取暴利。
欲加其罪何患无辞!
要是前两年,胡宗宪根本不在意王本固这种御史告状。可是嘉靖三十六年,事情不一样了。
徐阶入阁已久,地位日渐巩固。他代表着传统的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得到很多支持。而且徐阶顶着王学门人的金色王冠,又收拢了一批厉害的人。
岁月荏苒,严嵩渐渐老去,徐阶不再像从前那么老实,对严嵩展开反击。
第一个被反击的对象是——赵文华。
嘉靖三十六年,赵文华被革职,随后病死(自己撕破肚皮的死法,我更认为是下毒。针对徐阶的人品,我不惮于以最坏、最没有底线的想法去估计)。
题外说一句,御史弹劾赵文华贪污军饷十万两白银。后来抄家,赵文华全家上下都没有十万两。后来缺的部分让赵文华后人代还。
和污蔑严嵩如出一辙,一看就是出自徐阶的手笔。
失去赵文华之后,严嵩集团的势力开始全面收缩。至于胡宗宪和开市、封赏汪直这些事情直接被当做弃子而抛弃。
胡宗宪也很无奈,原本大局已定,却横生变数。
江浙百姓何辜,要造此大难!
但没办法,面对王本固的奏疏,胡宗宪只好上疏自辩,然后默默的看着汪直被杀,从前的努力一切化为虚有。
汪直在临死前叹息,我死不足惜,可惜江南百姓了。只是王直高看了衣冠盗贼的无耻,他们满嘴的礼义廉耻,一肚子的男盗女娼。只要有超额利润,我管你江南百姓的死活。
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会把绞首的绳子卖给你,这句话真是诚不我欺。
果然如其言,汪直死后,他麾下海盗立马怒了,江南大地烽烟再起。
当时汪直势力聚集在岑港,在杀了汪直之后,胡宗宪趁着消息没有透漏出去,打了一个时间差,命手下最强的将军——俞龙戚虎带领本部兵马前去围剿。
可惜汪直势力早有准备,歼灭战肯定没打成。要不是俞龙戚虎个人武力超群,怕是会打成击溃战——明军被海盗击溃。
结果岑港之战变成了一场拉锯战,这一场仗打了很久,用了小一年的功夫这才把汪直势力撵跑,根本没有全歼,甚至连击溃都说不上。其中还有俞龙戚虎被夺职,戴罪立功的插曲。
明朝士卒战斗力弱的令人发指。
既然不能和谈,那就开始打吧。胡宗宪长叹一声,重新披挂上阵,开始与倭寇继续战斗。
但胡宗宪从来不打置气的仗,他分析了手下将领,知道弱的只是军屯士卒。于是他单独召见戚继光,直截了当告诉戚继光你不是想要自行招募军士么?我这里没有任何问题,你自己去活动。
戚继光可是由张居正推荐过来的,胡宗宪心里清楚。张居正是徐阶的嫡传弟子,他并没有因为权利倾轧而迁怒于戚继光,反而让戚帅自己去活动,组建戚家军(这是后世的说法,那时候叫浙兵)。
有张居正的帮助,严嵩集团也不从中作梗,很快戚继光便得到圣旨,允许他自行招募军士。
从此,威名远播的戚家军终于出现了。
而与戚继光齐名,资历更老的俞大猷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谁让没人罩着他呢。就算俞大猷武功天下无敌(一人一棍横扫少林,最后把少林打服,俞大猷带着几十名棍僧抗倭),又能怎样。
“攻克”岑港之后,胡宗宪(戚继光缴获)意外发现了一只通体雪白的鹿。这是祥瑞啊,正在冥思苦想怎么能度过眼前难关的胡宗宪顿时大喜。
幕府中首席军师徐文长亲自执笔,一篇《进白鹿表》就这么出炉了。
有祥瑞,有马屁,世宗大喜。上又留心文字,凡俪语奇丽处,皆以御笔点出,别令小臣录为一册。
其实我认为世宗不糊涂,他知道谁在干正事儿,所以胡宗宪涉险过关。
当然,马屁并不嫌多,在发现第二头白鹿之后,胡宗宪再次谨献给世宗,还是由徐文长执笔写了一篇《再进白鹿表》。
世宗高兴就行,胡宗宪又一次度过了人生的大危机。
溜须拍马的同时,胡宗宪没有忘记做正事。他联络王学门人、嘉靖八年会试第一的唐顺之去活动重新打开市泊三司的事情。
这事儿不能自己做,要是自己做,必然会陷入扯皮中,穷其一生也无法重开市泊三司。这一点胡宗宪清楚。
所以,他总是能派恰当的人去做恰当的事儿,从来不顾及门户之见。
党争是什么?胡宗宪知道,却不去做。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彻底剿灭海盗,还江南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海盗、倭患重新猖獗之后,胡宗宪殚精竭虑又维持了两年时间,终于在军事上渐渐取得优势。
戚家军成军后,与倭寇之间战斗的战损比直接反了过来,一比一百这种触目惊心的数字屡屡出现,次次大胜,损失寥寥。
唐顺之、俞大猷组建的海军也渐渐成了规模。
陆海兼顾下,海盗们的生存空间逐渐的缩窄。
但这还不够!
唐顺之老爷子去世的那一年,终于促成了最大的一件事——嘉靖三十九年,重开市泊三司!
好好做买卖,可以。要想走私、当强盗,那就战吧。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很硬,胡宗宪终于做到了。
从前吃到过烧杀劫掠便宜的海盗有的还不死心,可是在与戚家军的战斗中,面对那让人绝望的战损比,最后活下来的都死了心。
东南倭患,敌我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剩下的就是顺水推舟,一路平推便可以了。
胡宗宪胸中壮志终于得以所偿。
可是在命运对胡宗宪微笑过后,展露出来的依旧是一副狰狞的面孔。
嘉靖四十一年,胡宗宪的末日来了……
严嵩倒了!
胡宗宪作为严嵩一党,被无数御史、言官弹劾。至此,东南全境倭患已经不足为虑,虽然还有一些战斗,但完全无法和嘉靖三十六年时的情况相比。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在言官们口水横飞的时候,世宗也算念及旧情,给胡宗宪定了性——他是我派去的,和严嵩没有关系。
终于保住了小命,但却因为贪渎军饷被罢官。
丢官就丢吧,没什么大不了。胡宗宪有些惆怅,但却活着回到龙川老家。
平淡的生活了两年,胡宗宪贪恋权势的心并没有死去,他借着世宗过生日的机会,献上秘术十四,世宗大悦,要复用胡宗宪。
还想咸鱼翻身?
于是,徐阶一党再次发难!
他们刚刚以莫须有的罪名斩杀严世番,正准备把严党的羽翼一一剪除。而这时候,胡宗宪恰巧撞到枪口上。
胡宗宪?那可是头号严党,当年要不是赵文华举荐的胡宗宪,严嵩也不会因为东南节节胜利在世宗面前刷那么多的荣誉值。
嘉靖四十四年三月,祸从天降。
胡宗宪获得罪过并不是贪墨军饷,骄奢淫逸之类寻常的事儿,徐阶依旧以莫须有的罪名嫁祸于胡宗宪。
据说斩杀严世番后抄家,抄出当年抗倭时胡宗宪被弹劾后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
我是不明白自拟圣旨有什么用,百思不得其解。
结合严世番的死,很大可能这又是徐阶的无中生有的构陷。
胡宗宪被锦衣卫带进诏狱,诏狱中胡宗宪写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辩诬疏》递交上去后,迟迟没有结果。
当时徐阶揽权,《辩诬疏》估计早就被徐阶扔进废纸堆了。
嘉靖四十四年十月,在徐阶的指使下,市泊三司再次关闭。十一月初三,胡宗宪不堪受辱,在诏狱的墙上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辞世,享年五十三岁。
而世宗驾崩,穆宗登基后,高拱与徐阶贴身缠斗,还是再次开关,史称隆庆开关。
想要开关,真是很难啊。
徐阶有个好学生,张居正这人知道是非,虽然对徐阶百般庇护,却在心里认为胡宗宪做的是对的。
在胡宗宪死后,张居正独掌大权的万历初年,便为胡宗宪平反,复官,谥襄懋。
公道自在人心。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