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通过个人奋斗获得了个人成功,自己开个代理真空设备的公司和我们展开竞争,在我们这个销售团队中并没有激起什么波浪。陈海也没事的时候经常请我们吃饭,毕竟曾经都是同事,又在同一行内打拼,并且都在武汉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虽然现在他自己开公司也没人羡慕他现在的成功,原因是:你最穷的时候就和我们一起度过的,你最富的时候,你在我们眼里仍然是最穷时的印象。这也就是,我的业务人员后来个个当老板以后,但见到我时仍然大气不敢出,规规矩矩站立两旁的原因。英雄不论出处,但要知道自己的出处,奋斗一旦成功尾巴就翘得比天高,这本身就是没素质的体现,这样的人即使偶然成功也不会在成功的巅峰待得太久,一定会摔下来的。
据统计,那些在20世纪80年代靠胆大投机崛起的富翁,在1995年的统计中90%的人又被打回原形了。
陈海转型的故事之所以没有激起什么波浪,一是因为我告诉业务员:与其自己开个小公司,憋憋屈屈去混点儿小钱,不如趁年轻多积累客户关系和阅历,做些迎接成功的准备。再者,一个大公司的销售绝对比一个小公司的老板要体面得多:小公司的老板四处求人,大公司的销售四处受欢迎。比如你是西门子的销售员,无论你到哪里,客户都会尊敬你。假如你是个小IT公司的老板,你去找客户,客户就爱理不理的。二是因为业务员们也从陈海的经历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工业产品的销售蜕变成为老板太简单了,如果操作一个大客户,维护好关系,那么这个大客户就足够养活你和你的小公司了。
好多人讲成功有多难多难!OK!就听听我说一个普通的水泵销售员成为老板的故事吧。
记忆再回到2005年。那一年,我在上海一家水泵厂当销售总监。那天,我在办公室里闲坐着,突然接到江西五联泵业上海办事处主任老陈的电话。“倪总,中午一起去闸北童子鸡饭店吃饭。”那个饭店以前是亚洲最大的饭店。
“啊,消失了那么久,我还以为你回老家不在上海奋斗了呢。”我说。其实我已经有一年多没和老陈联系了。认识老陈,源于一次客户拜访,在客户那儿碰到老陈,就交换了名片。由于都是搞销售的,也由于都是外地人在上海,所以没事的时候就联系一下,吃吃饭什么的,也没什么深交。说起当时的江西五联泵业上海办事处其实就是老陈一个人,既是办事处主任又是业务员,薪酬待遇很低,要完成的任务又很艰巨,所以老陈辛苦得很。
“我去你办公室接你啊。”老陈电话里说。
“好啊。”我说。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驾照考了三年都没考过,那时仍然还没驾照,都是司机接送我,我自己从来不开车,宁愿打出租。
“靠!一年多不见,你买宝马车了!”我上了老陈的车,大吃一惊:这小子发财也太快了吧?
“呵呵,准备开奥迪A6的,但借给别人了。”老陈不露声色地说。
“怎么发财的?给老弟说说,我学学呀。”我追问。虽然我对发财没多大兴趣,但是一个人那么快崛起却是足够能引起我的好奇。曾经我有一个湖北的朋友半年就整成了千万富翁,以前这个普通的销售居然一年多就买奥迪、买宝马,这也太猛了吧?他应该没有这个快速崛起的素质啊?
下面就是江西五联泵业老陈的发家史。
2004年清明节,老陈回老家祭祖。这是他们老家的风俗,再远,人也要回家上坟。老陈回家的时候,和他所在的工厂吵了一架,原因是工厂没钱了,所以出差标准又降低了。他所在的江西五联泵业是国有企业,已经濒临破产边缘,效益不好,所以身为上海办事处主任的老陈就没有多少活动经费,虽然说是办事处,其实就是他一个人苦苦地在上海煎熬。他找到厂里说,他不想在上海办事处了,要调到一个小城市搞办事处,这样资金可能还够花。厂里预算给老陈的办事处经费,连老陈自己都养活不了,上海的消费太高了,所以老陈想离开上海去其他地方搞办事处。但是厂里拒绝了,所以老陈那几天心情是比较郁闷的。
于是老陈扫过墓就坐火车回上海了。老陈家在赣州,在那里坐火车回上海最方便快捷,如果转到南昌坐飞机回上海,可能比坐火车还慢——当然老陈是没钱坐飞机的。老陈心情比较郁闷,于是就在火车的两节车厢间吸闷烟。过了一会儿,睡他下铺的一个中年人也出来吸烟。于是,这两个人就随便聊了起来,他们在同一个地方上车的。
“你是哪里人啊?”老陈先问。
“我是赣州的。”那中年人回答。
“啊,我也是赣州市,前山路的。”老陈说。
“哦,我是玉山路的。”玉山路和前山路就相差两条马路,这一下二人就有了共同的话题。于是那中年男人就问老陈什么单位的,去上海干什么。
“我是江西五联泵业上海办事处的,在上海搞销售。”老陈说。
“江西五联我知道啊,一家还不错的企业。你们销售得还不错吧?”那中年男子说。
“不行啊,上海觉得江西的产品档次太低,我们的产品在上海根本卖不掉,我们企业都快垮了。”老陈叹了口气说。
“哦,我们单位最近好像需要水泵,你有时间去找一下项目部的李总,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需求。”那中年人说。
那个中年人下火车的时候留下了一个人名和一个电话号码。老陈在交谈中得知,这个中年男人居然是上海××大型钢铁公司的副总——这可是个大人物啊。
一切都很顺利,老陈找到上海××钢铁公司项目组的李总,不费什么周折,就拿到一笔300多万元的订单。这一下完成的任务比全年还多。
老陈找到那个上海××钢铁公司的副总,就是那个中年人,说:“大哥,订单签订了,钱也到了,我们企业又活了。小小一点意思,感谢老哥的帮忙,不然我们五联泵业就破产了。”说着老陈拿出了一个红包。
那个中年人脸一板说:“小陈,你的心意我知道了,情也领了,钱你拿回去!以后别提钱的事情!”
老陈送不掉钱,心里并不高兴,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这是规律。于是老陈回到那个中年人的老家,以中年人的名义给当地一个希望小学捐款,把应该给中年人的钱都捐给了希望工程。那个希望小学把捐款人的名字也刻在学校的石碑上,铭记着捐款的人。
后来那个中年人也知道了,什么心情我不知道,但起码很高兴、很欣慰,因为这是做好事啊!
刚才说了,那个中年人是上海××钢铁公司的副总,冶炼专业毕业,他的同学大部分在中国的各个钢铁公司里担任高管。他觉得老陈不错,就把老陈推荐给他的同学和朋友,这一下子老陈的水泵生意就做到了全国的钢铁企业里去了。于是老陈的上海办事处一下子就做了几千万元的订单。
这个时候,老陈的企业已经快破产了,老陈签的虽然是江西五联泵厂的合同,但真正进货却是从温州批发来的。短时间内老陈就赚足了钱,而他所在的单位江西五联泵厂却接近倒闭了。
这就是老陈的故事。2005年的后期,由于我和企业老板娘吵了一架,所以就辞职不干了,进了德国佳菱这家外企,老陈的事情就不太知道了。不过后来听说,老陈已经成为企业主了。
故事的版本是这样的:老陈有了钱,就以上海客商的名义去他的故乡做投资,他的故乡就让江西这个小厂破产,然后卖给了老陈。老陈买进来,就改组,在上海租个厂房,注册个公司,把企业更名为“上海五联泵业集团”。这样,老陈开始了争霸全国水泵市场的宏伟目标!据说,现在老陈的企业已经年销售额达三个亿了。江湖传说而已,也不知道真假了。
我没去探究真相,虽然我一直在做销售,扮演一个经常去赚钱的角色,但我骨子里还算是个文人。钱,够用就行了,多了并没多大意义。我从事销售,更大的乐趣在于解决销售上的疑难问题。在一个项目上打败竞争对手,拿到订单,那种成就感无与伦比,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一个打工的销售员千万别将你个人的社会关系用到你的销售工作中,你的老板一旦不守信,你的人际关系就都完蛋了。
中国无数的销售员日子过得不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法积累很好的客户关系,原因有二:一是老板自己将客户接收过去,二是老板不守信导致客户流失。而如果不积累很好的客户关系,销售人员想翻身就很难。
网友richard_ang说:
看到老陈遇到一个贵人一下子改变了自己的阶层很是兴奋和羡慕,只是这样的机遇对于我们大多数销售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们要做的还是老老实实地跟手上的每一个单子。现在手上有个案例,请作者帮忙看一下。
1.工作范畴:行业客户,属于能够反复采购的那种客户。2.背景:行业客户甲公司一直沿用竞争对手乙公司的系统,其中关键部门领导A一直支持竞争对手乙公司。在竞争对手提供不了相关系统的情况下,我这边的系统是其第一选择,目前已经通过领导A将一个与乙公司不冲突的项目做了进去,我与甲公司进行了第一次的合作。
3.问题:我判断到明年时,一定会在甲公司和竞争对手乙公司开展正面交锋,而领导A多次私下对我说,在乙公司无法提供其需求的产品的情况下,会选择我公司提供的产品,实质意思也透露出让我不要和乙公司争。
如果到明年出现与竞争对手乙公司交锋时,我该怎样处理比较合适些呢?一种方式是陪标,让乙公司中标,领导A满意,看后续其他的合作机会;另一种方式是直接交锋,由于我公司整体实力要高于竞争对手,如果再通过市场运作,应该是有取胜机会的,或者极大地消耗竞争对手的利润。到时候我是打,还是不打?作者回复:
一般而言,到你这个层次,就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打不打,已经不是你说了算的事情,而是你要请教A,表达你的想法,让A给你指条路!生意做到最后,其实就是划分势力范围了,你做什么,他做什么,在客户心里都有本账了。所以,你不要妄动,免得被客户看做贪婪,要让人给你“指路”,而不是你去“找路”。当然,如果确实想搞,办法还是有很多的,那就是“逆天行动”了。
不争为争,因为不争,客户才可能照顾你。争为不争,因为争而打破了平衡,客户也可能厌烦你,反而导致失败。不争是你表现给人看的,但客户甲是你的目标,所以要悄悄地造势。
我这人有个毛病,平时守口如瓶,但是心情一有起伏,酒喝多了话就多,不该说的、该说的都可能说出来。这个毛病,比较近的朋友都指出来过,但我改不掉。这不,和张雨一场酒喝下来,絮絮叨叨就说了那么多陈年往事。
我的心情确实有点儿起伏,因为我约好吉水化工集团的牛总要一起去归元寺拜佛。归元寺最有名的是一百单八罗汉,据说世人都可以在里面找个原型,进行命运的预测。据说而已,不必当真,不过我去看过,确实有个罗汉和我很像的。我认识主持昌明法师的俗家亲传弟子老高,让老高带我和牛总去参见昌明法师,应该也算师出有名吧。
老高属于有慧根的人,极其聪明,武汉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代富翁,不过现在是负翁了。
他以前是靠BP机传呼台运营起家的。据他自己说,在最顶峰的时候,手下传呼台小姐100多个,一层写字楼都被他的公司占据了,每天日进斗金。他也是武汉第一个买宝马车的人。
老高的失败是离婚,然后是手机取代BP机,那时候他在闹离婚,没跟上市场的变化,结果被市场淘汰了。我认识老高的时候,是他最穷困的时候,那时候他自己有个公司没人打理,就随便找个人管理。机缘巧合,我在长江广场的写字楼里租的那间办公室,就是老高的房产。换句话说,老高最早是我的房东。
你绝对不能想象一个人可以一年365天,天天泡在酒吧里。武汉以前有个“红方蓝酒吧”,老高一年最少有360天在那里度过。老高的生活规律是每天早晨10~11点起床,看有无重要的事情,有重要的事情就在10点起床。然后12点到达我的办公室或者去他的公司,他的公司在24层,我的公司在12层。
中午下班老高请我们吃饭。和老高在一起吃饭都是他买单,我们从来不买单。
下午休息,然后7点多钟喝酒,喝到9点,老高就自己或者带我们去“红方蓝酒吧”,然后就在包间里唱歌、喝酒、睡觉,几乎每天都是不同的女人送老高回家,老高于是睡到第二天的10点或者11点。日子就是这样天天循环。
老高做传呼台生意失败后,又相继开了几十个公司,结果都失败了,所以到认识我的时候,他几乎没什么钱了,但是人倒台面不倒,他仍然花天酒地。但他内心里仍然想站起来,于是他和我接近多了,其实是想拉拢我一起做事。正好我也想请他帮忙,将吉水化工集团的牛总给拉过来。其实,我是想让老高帮我给牛总弄的“琉璃四方鼎”开个光。
这件事非常难办。大家都知道,请高僧开光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身份的问题,一般而言,不是有一定的身份或者缘份,高僧是不会亲自给开光的。本来只值一元钱的东西,一旦开过光,卖个十万八万都会有人买。
我把事情给老高说了,老高也同意带我们去见昌明法师。对我们来说是千辛万苦的事情,但对另一些人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佛教中琉璃是至宝,所以请高僧给“琉璃四方鼎”开光,也算是与佛结缘,祈求福报。我在给牛总看风水的时候指出,他的办公室有煞,化解之法就是在他的办公室放置一个经高僧开光的“琉璃四方鼎”来汲取四方财富。普通不开光的,则达不到这效果,这是我后来见到老高时想到的。
第二天,老高、牛总和我,还有刘董事长,一行四人朝赴归元寺。原来牛总将要去拜见高僧昌明法师的消息汇报给了刘董事长,刘董事长见机会难得,也要去。
跟随老高行过拜见礼后,深深为昌明法师的深邃眼神所折服。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种看破一切的眼神,深邃而充满智慧,绝对不是浅薄的人所能具备的。这让人不由得不敬重几分。
昌明大师开过光后,对我和老高说:“你俩皆有福报,本可为王为相,但色字看不透,所以每色一分,福报便减低十分、百分。因此,你们现在都深陷泥潭,无法成龙成凤。”短短的拜见很快就结束了。
中午时分,我们一行四人就在汉口佳丽广场对面的温州酒楼吃饭。吃饭时我问:“刘董,你们集团公司怎么不上市啊?现在的企业都流行上市啊,显示企业实力。”
刘董说:“上市审查很严,我们申请了,但没通过。”
老高说:“我可以帮你们上市,只要2000万就可以了。”
刘董说:“2000万就可以上市?我们请别人操作,他们开价是5000万。由于价格太高,所以我们只是模拟实验一下,没真正搞过。”
老高说:“先根据操作需要,根据进展情况付1000万,然后操作成功拿佣金点,你给原始股就可以。这事哪天专门谈谈吧。”
我赶忙把话题岔开,说:“牛总,我每次来佳丽广场都感到十分自豪和骄傲。”
牛总说:“哦,为什么?”
我说:“佳丽广场的中央空调系统是我卖的,打败了许多强劲的对手才走到最后啊,也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可以说,整个过程让人感慨万千。”
牛总说:“哦,说来听听。”
我说:“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那是我第一次到武汉,也是以一个业务员的身份来武汉开发市场。按照老板的说法是:“倪峰,你选择个省份开设办事处去吧,但是前期你得一个人跑,有订单了,自己能养活自己了,再招聘业务员,再正规开设办事处。”我小时候看武昌起义,一直想到武汉旅游,于是便申请到武汉开发市场。
第一年到武汉的时候,我很茫然,也很孤独,经常在漫漫长夜,在武汉的街头徘徊,漫无目的地闲逛。那时候我在武汉一没业务,二没朋友,所以最怕的就是黑夜。黑夜来临的时候,无事可做是最痛苦的事情。
但最痛苦的还不是身在异乡的寂寞无聊,而是客户对我的极度不认可。我跑设计院,设计院的设计师不愿和我合作,只作表面的交往,但从来不帮我设计图纸和告诉我新建项目的业主情况。跑华中设计院时,碰上华中设计院的主设计师老王。老王说有个新建的佳丽广场项目你去跑跑。我说,方不方便将业主电话、联系人告诉我。老王说,你自己去找吧。你去找乙方新加坡猛士公司,他们搞暖通总包的,你们的设备估计他们要。再问,老王就不愿多说了。虽然老王在关键地方语焉不详,但起码告诉了我一个信息,我还是挺激动的。
当天下午,我屁颠屁颠地去拜访新加坡猛士公司的武汉办事处,找到设计院老王提到的Jerry。刚刚介绍完我是什么企业,企业销售什么产品,Jerry就突然问:“你们的机械进口温度是多少?”
我说:“大概30度吧。”
Jerry突然大怒:“什么叫大概?你们中国人做事就是这样马虎,就是这样不严谨。你们中国人……”突如其来地,我被Jerry一阵臭骂和羞辱。等Jerry骂完,我也灰溜溜地离开了这家公司。回去的路上,我越想越难过,这算什么事情嘛!去见客户,话还没说两句,就被客户一阵臭骂和羞辱,这销售干得也太窝囊了。
乙方不行,就找甲方业主去吧。于是我下了车,换公交车,直接到佳丽广场的工地上去找业主方。
门卫问:“你找谁?”
我说:“我找新加坡猛士公司的Jerry。”
门卫脸一变:“你进去吧。”
进了佳丽广场的工地,我赶忙去找业主的基建办公室,业主的基建办公室里坐了个年轻人。我说:“请问你们谁负责暖通啊?我是做中央空调的厂家代表。”
那年轻人说:“你有什么事情?”
我看年轻人这样问,就知道年轻人是负责这块的,不然他会告诉我负责中央空调的工程师姓名的。我递过名片和说明书问:“请问你贵姓?”
那年轻人回答:“我姓孙。”年轻人翻看了一下我的说明书,说中央空调由乙方总包了,我们业主不负责这事了,你去找乙方猛士公司吧。
我突然想起在猛士公司的郁闷遭遇,也莫名地来了脾气说:“狗屁!那个新加坡的公司是狗屁,他看不起中国人,我好好地向他介绍产品,他居然骂了我一顿!”
孙工突然笑了起来:“你也被骂了!哈哈!我们也经常被他骂。这个Jerry是我们老板的小舅子,看不起所有的人,我们也被骂。”一下子我和孙工就有了共同语言,都被Jerry骂过,都是伤心人啊。
我说:“孙工,你们业主不能自己采购吗?”
孙工说:“新加坡这家公司的老板Jerry是我们老板的小舅子,这事儿我们插不上手!而且他们指定要买进口的中央空调。你这次没戏了。”怪不得设计师老王推荐我来跑佳丽广场项目呢,原来是没希望成功的!我当时是做国产中央空调的!既然他们定了用进口的空调,老王不会不知道的,这个该死的老王!
但我没有放弃,没事的时候我就去找孙工,向他鼓吹由业主自己定中央空调,这样价格就会下来很多。事情的转机是一个月后,孙工突然告诉我说:“倪经理,由于猛士公司的中央空调采购价格太高,所以老板决定由我们业主方自己采购了,这样节约费用。”
我大喜,但是去找孙工的时候又郁闷了。原来国内中央空调厂都知道现在佳丽广场中央空调由业主方采购,一下子出现了十多家国产的中央空调厂家参与竞争!一个小蛋糕几十个人抢!这怎么搞啊?那时候还没流行招投标。根据进展,由于我和孙工的关系,我们厂也顺利成为了采购的预选三家入围厂家之一。
孙工说:“倪经理,后天要正式定厂家、签合同了,我能帮的已经帮了,以后的事情我就没权限了,也帮不上了,你自己想办法吧。”后天决定采购厂家,孙工说没办法帮我了,对方老总我又没见过,这怎么办呢?(那时候的销售思想还没认识到做老总关系的重要性,那时候认为产品好,有工程师推荐,老板就OK了,所以没提前做业主老总的工作。)
我想了很久,打了个电话到厂里总部,让老板来一下武汉,老板说忙,没时间。我说马上就定了,一定要来一趟,显示我们企业对他们项目的尊重,而且你来也可以在现场决定一些事情。老板最终没来,只派了市场部的一个陈经理来。
第三天,佳丽广场。我们的中央空调是最后入围的三家之一,他们都进去和佳丽广场的李总谈了,我们是最后一家谈的。到我们进去谈的时候,孙工将我们引到李总的办公室后就出去了。
我将我们厂的市场部陈经理介绍给李总说:“李总您好,这是我们厂的陈厂长!我们厂对你们项目很重视,我们厂长亲自来了,想和你们交流一下,我们能完全满足你们的产品需求。”
我们厂的那个市场部经理,就是现在的冒牌陈厂长,快步走上去,和佳丽广场的李总握手,然后他说:“这是第一次来武汉,就是专门为了佳丽广场项目来的。我代表工厂表态,保证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最完善的售后服务。”
李总说:“辛苦了,上海的产品质量还是不错的。”
冒牌厂长说:“是的,我是钳工出身,我对我们厂的加工工艺还是很自信的。”
李总说:“你是钳工出身?呵呵,我也是钳工出身,现在还有钳工证。”他们找到了共同语言,交谈也比较愉快。最后,冒牌厂长邀请李总有时间的话去上海厂里考察考察,李总也同意了。第二天,孙工通知我去签订合同。
这个合同一签订,在武汉设计院行业引起震动,因为设计师都知道佳丽广场本来设计采购进口的设备,没想到被一个新来武汉市场的国内品牌最终拿下了。一下子,我名声在设计师中流传开了。以前我去设计院找设计师,设计师总爱理不理的,但自从做下佳丽广场后,我再去设计院,相关的设计师总主动找我谈话,并将项目信息告诉我,因为我一旦将信息变成订单,他们也会分到一些信息服务费。这是双赢,设计师也很现实啊!
销售工作中有心胜无心,留意胜无意。
如果缺少发现的眼睛,机会在你身边你也不认识。
网友onefly2009问:
这章作者谈到房产项目的操作,恰好我前天去了一家非常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见到了公司里主管行政采购的人,三十岁上下的一位白领职业女性,很干练!递上公司资料后,也谈起他们在IT方面的需求,说以后有机会会找我询价。再次回访却不知道跟她说什么,怎么办?作者回复:
实在不知道和你的女主管说什么的话,就买点巧克力送她吧。当然,送之前要构思好你的说辞,通过你的言谈举止给她留下好的印象。人总是这样,她对你有好感,就不会处处为难你。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