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2019-08-10 作者: 君长思
第二十九章

对于皇甫嵩来说,如果能够明确黄巾贼的转移路线的话,那么他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转移途中的黄巾贼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反之要是毫无目的的仅仅只是跟在这些黄巾贼背后到处乱逛,那么恐怕他麾下的官军会先被黄巾贼拖垮,被敌军牵着鼻子走同样是不可取的。

“与贼军在陈郡决一死战自然是不可取的,且不论我军分兵了一部分在外尚未归来,而且我军鏖战数日状态不佳士气不高,这等状态下主动求战也非良策。”

虽然眼下黄巾贼那边状态皇甫嵩估计也很不好,可是毕竟分了一部分兵力出去,再加上一开始也没有做好在陈郡决战的准备,皇甫嵩作为一个传统的将领,向来不喜欢打这种毫无准备的仓促之战。

“但同样也绝不可以放这些黄巾贼逃去,一旦他们有任何移动,官军都必须要立即行动起来,紧随其后。”

“这······”

皇甫嵩的命令一下来,众将纷纷面面相视,有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追杀这些黄巾贼,看起来好像是没什么问题,他们要转移了,那官军肯定要追杀没错啊。

可问题是这些该死的黄巾贼他们行军的速度,或者说逃跑的速度历来是很明显的比官军要快的,他们可以不要辎重部队,甚至可以连粮草都不要,就算是有兵员掉队都无所谓,只要带着武器和部分核心的黄巾贼就可以到处逃窜,而且逃窜的路上一样可以四处破坏。

可是官军显然不可能这么做,就算官军也抛弃辎重强行军一段时间,哪也不可能长时间的保持这样的状态。

官军尽管几乎在所有方面,无论是士气还是后勤,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斗力上都明显胜过黄巾贼,可唯独在这速度一点上,官军的速度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跟黄巾贼去比的,这其实才是朝廷历来剿灭这种乱军时所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如果没有明确的计划的话,只是傻乎乎的跟在这些乱军背后,任何一支官军都必然会被他们拖垮或者甩掉。

这点即便是在场最没有军事常识的人,也都十分清楚。

皇甫嵩当然知道在场诸将的想法,他一句话便给他们喂下了定心丸。

“诸将不必担心,我已有计划。首先我将营中兵马分为两部分,我会自率其中两万人兵力先从陈郡向徐州前进,其余兵马留守此处大营装作我还在的样子,只要这些黄巾贼没有全军而上发起攻击的话,应该足以将营地受到郑休他们归来了。”

一个想法逐渐在皇甫嵩的脑海中形成,既然追不上这些黄巾贼的话,那就不追了,索性他自己先从陈郡出发,只要先这些黄巾贼一部赶到徐州组织防守,或者干脆同时抵达都没有问题,届时他率领官军以逸待劳必定可以轻易的击败那些刚到徐州,哪怕兵力明显优于自己的黄巾贼。

可是皇甫嵩这种“取巧”一般的想法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所以孙坚提了出来。

“可是皇甫将军,若是黄巾贼没有向东进入徐州,而是向西攻打宛城的话,那可如何是好。”

皇甫嵩的这个计划看起来就像是赌博一样,就是预先猜测一下波才的去向,然后提前到位之后做好准备设下埋伏然后一战而定,看起来好像确实十分理想,可问题是波才要是没有往那个方向走怎么办,那皇甫嵩这一计岂不是直接扑了个空了?

“我会上书朝廷请调右扶风及司隶兵马入宛城防守,同时令弘农守军加强防备以备黄巾军偷袭。这样一来黄巾军除非能攻下宛城,否则也不可能放着宛城兵马不管向西继续进军,同时也堵住了向北进军弘农的道路,从而将其困死在宛城之下,之后等郑休率军返回便立刻向宛城进军,应该可以将波才全灭于宛城之下。”

按照皇甫嵩的布置,无论是他的东路兵马,还是在西路的兵马恐怕至多也就两万人出头,显然是比不了黄巾军四万人兵力的,可是皇甫嵩相信无论是东路还是西路军,一旦遭遇黄巾贼时所面对的必然是一支疲惫至极的军队。

以官军之精锐,面对这么一直疲惫之师,哪怕敌军两倍于己方,皇甫嵩都相信最终获胜的必然会是官军,在这么一个天罗地网之下,波才将再无逃生之路。

其实说起来皇甫嵩这个计策也并不是真的毫无破绽,要是波才知道皇甫嵩此时的心中的想法的话,那么无论他选择向北攻打陈留,或者向南那么皇甫嵩短时间之内都是无法赶到的。

又或者他心念一动,忽然又想要在陈郡全军压上和皇甫嵩拼死一战的话,那剩下的这点守军也绝对是无法抵挡的,届时豫州局势又会一片糜烂。

只不过波才毕竟猜不透皇甫嵩的心思,乃至于他自己的目的都已经被皇甫嵩所看穿了,以至于只能一步一步走向皇甫嵩预设的陷阱里。

皇甫嵩的计划粗看之下似乎有一些过于想当然,只要波才没有按照皇甫嵩的预想去行动,甚至于波才只是原地站在什么都不做的话,皇甫嵩的计划都无异于是不攻自破了。

只不过无论是孙坚也好袁术也好,鉴于皇甫嵩历来战功赫赫之下也提不出什么不同的见解,既然皇甫嵩对阵这些黄巾贼以来一贯连战连捷,那想来应该也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只不过皇甫嵩在这个计划中所提到的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那就是留守此处大营等待郑休率军归来的任务,毫无疑问是这个计划中最至关重要的一步。

因为即便皇甫嵩先行一步提前离开了以后,也并不意味着波才也会后脚就走或者立即停止攻击,换句话说留守之人必须要能够凭借仅有的少数兵力在波才的后续攻击之下不露出丝毫破绽,这样皇甫嵩的计划才有成功的可能。

否则防守之人要是在战斗中露馅的话,让波才看出官军虚弱的话,那么不但皇甫嵩的谋划会立刻付诸东流,包括守营的这只兵马,和留守之将都会立刻有遭到波才全灭的危险,这绝对是这个计划中最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危险的一个任务。

在袁术心目中,这个任务的危险程度甚至几乎和郑休接下的那个军令状不相上下,虽然看起来除非波才突然转念一想就要和官军死拼到底,否则并不需要坚守太长时间应该就可以看见这些黄巾贼退去。

可是哪怕只是守个几天,战斗的强度都会是非常激烈的,而且一旦失败,或者哪怕只是露出了疲态,都可能意味着一个致命的危险,这对于出身名门世家的袁术来说简直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任务。

拿自己的性命去和一群泥腿子去对赌?袁术自觉自己的性命还没有下贱到这地步,他犯不着这样。

因而此时袁术心中想着的全都是怎么推脱掉这个任务,毕竟眼下看来最有可能留下来防守的人恐怕就是他了,因为在这只官军之中,除了皇甫嵩以外,就属他袁术麾下兵马最多。

如果是袁术留下来防守,那么皇甫嵩就不需要调配太多兵马协助他防守大营,反之如果是其他人留下来防守的话,则皇甫嵩不可避免的要调集更多数量的直属兵马来协助其守卫大营,这对于皇甫嵩的力量来讲也是一种极大的削弱。

袁术扪心自问换成他自己的话,那绝对是不可能这么做的,这么一看的话好像自己留下来是最合情合理的事情了。

然而还没有等到袁术想出来一个充足的理由来推脱掉这个任务的时候,已经有一个人先站了出来毛遂自荐道:“将军,请务必将留守大营之职交由末将负责。”

听到这话,袁术顿时瞪着眼睛看了看他身旁的孙坚,简直不敢相信居然会有人蠢到这种地步,在这等要命的事情上正常人都是畏如蛇蝎,居然还真有人胆敢逆流而上的。

哦,我明白了,孙坚这家伙,就是个莽夫啊,恐怕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刚刚说了什么吧?

这种人就是这么可悲,为了那么一点点功劳可以连命都不要的人。

袁术心中摇了摇头,对于孙坚的表态十分不以为然。

就连皇甫嵩都感觉有些诧异,他本来以为留守大营的这个任务肯定是不会有人主动请缨的,八成还是要他自己点名才行,还没等他想好要把谁留下来,居然孙坚这边主动开口了,结果皇甫嵩都有些忍不住好奇。

“孙文台是对自己能够守住大营非常的有信心么?”

孙坚抱拳说道:“末将惭愧,末将只是一粗人,并未想太多。只是营中诸将历战以来皆有所斩获,也不乏有王军侯这等青年俊杰自领一军大破贼军之事。而末将自从讨黄巾以来,虽随将军历战多场,却并未立下什么功劳,实是深感愧疚。”

“这一战以皇甫将军之计可谓是决定此役胜负之战,既然如此末将身无寸功,岂能再畏战不前?末将并未有什么谋略,也没什么信心可言,唯有死战!若末将守营,则只要末将未死,直到贼军退兵以前,守军必不退半步!”

孙坚一番话说得是斩钉截铁,可谓掷地有声,在场没有任何人能够怀疑孙坚的决心,或许孙坚并不像是皇甫嵩所期待的那样“谋定而后动,”但是至少他的战意之坚定确实足以令人动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