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职场求存,有些事不是你想的那样(3)
学会主动休息其实并不难。在午后的阳光下晒上半小时,闲暇时多听古典音乐,哪怕在蹲厕所时也可闭目养神。有时也许只是短暂的10秒钟,就可以给你的心理带来巨大的放松感。
有人觉得,不舒服了就赶紧看医生呗,身体正常的情况下就抓紧工作。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点——人们常说有病看医生,其实医生的帮助很有限,只占8%左右。当身体出现不适感后,最先发现的不是医生,而是我们自己。如果你感到肩上的压力越来越重,眼前的视线越来越模糊,记忆力和抵抗力越来越差,晚上越来越睡不着,头疼得越来越厉害……当你发现自己有这些症状时,要小心了,就算是小病,也要及时就诊,该休养时就歇一段时间。如果你昼夜加班,白天无精打采,凡事提不起兴致来,也要注意了,就算没有不适,也应及时休息,消除生病的隐患。
列宁说:“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达芙妮总裁陈贤民也说:“连吃饭都没法准时的人,能干什么大事?”当你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为生活而拼搏的时候,不要忘记毛主席曾经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智慧点读
事业和健康是骨肉相连的亲兄弟,是风雨同舟的好朋友,而绝非一对冤家。
和尚撞钟,谁说是得过且过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句话作为贬义之语,多年来一直在我国民间流传。它一直是指做事不思进取,消极度日,是对那些工作不愿尽职尽责而只想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者的委婉批评与调侃。因为在许多人眼里,和尚撞钟容易得很,一不动脑二不费劲,到时候去撞几下钟,一天便不知不觉地混过去了。
其实,别小看撞钟这件事,它可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呢!任何工作都有一套章法,佛门也不例外。和尚敲晨钟代表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而敲暮鼓则代表着一天的结束,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古时科学不发达,全靠滴水或燃香等原始的方式计时,要准确无误地撞好钟,仅就其技术难度而言,就非常人所能把握。
撞钟不仅是神圣的,还要讲究节奏。和尚在撞钟之前,必须默诵佛经,诵毕才能执槌撞钟,在撞钟时要撞出轻重分明、缓急有致的节奏;钟声还要抑扬顿挫,传之既远还要回荡不息。撞钟和尚必须在20分钟内均匀地撞响108下,且最后一下必须撞在午夜与凌晨相交的瞬间。
看到了吧,撞钟这项工作也绝非易事啊!所以说,“和尚撞钟”并不是被我们所误解的那样,有得过且过之意。
如果我们能逆向思考,就能发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新含义:撞钟是和尚的分工,是和尚的职责,和尚们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地做着枯燥而平凡的工作,正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既然选择来做和尚了,那就在职一天撞一天钟,而且能按时按质按量地把钟撞响,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也就是说,在其位,谋其事,做一个称职的“和尚”。不“撞钟”就意味着失职,失职就不是一个好“和尚”。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一天和尚就撞一天钟的人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最起码有责任心,能够完成自己的岗位职责,站好自己的岗。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意味着踏实、不浮躁、不好高骛远。如果要脚踏实地地过好每一分钟的话,就不只是撞钟,而是要撞好钟了。有些人看不起撞钟这项工作,可他们大事也干不了。这种人应摒弃浮躁,静下心来从撞钟开始修炼自己。做什么事要成什么事,既然要当好和尚,那么“撞钟”这个本职,是一定要做好的,做好了基本工作才能肩负重任。
你的工作虽然枯燥简单,但你可以把“撞钟”的工作做得很出色,把每个日子过得很精彩。社会需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需要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忠于职守、埋头实干的人,需要即使一天在职位上,就牢守一天的岗位,尽量把事情干好的人。不需要想敲就敲,不想敲就不敲,抱着反正能拿到工资,不混白不混的态度工作的人。
张继有首名为《枫桥夜泊》的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当时,张继因落榜而归,满腹惆怅、倚枕客船途经寒山寺,被从古刹传来的悠悠钟声触动愁情,有感而发。要不是寒山寺里那个和尚尽忠尽职,按时敲钟,我们今天还欣赏不到这么优美的千古佳句呢!由此看来,我们真的要赞扬和感谢那个忠于职守的和尚!
从上述这些角度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虽然听起来不高雅,但这种撞钟的精神应该受到所有人的赞扬和学习。即便从事的是单调乏味、周而复始的工作,也不可消极与懈怠,而是要保持一种分秒不差的“极致”。
智慧点读
无论是哪个行业,只要你做到“当一天和尚就撞好一天钟”,你的事业一定是生机勃勃的。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我们的思维有路径单一的特点,也就是说,习惯于用一种方式解决问题。职场上,竞争在所难免,因此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处处比别人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难道只有把别人比下去,你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处处争强未必强在最后,这种争强的思维常常让人失去思考力和判断力,而最终导致落于人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与人竞争时,要懂得运用策略,必要时要改变思维路径,变“处处争强”的正向逻辑为“以弱胜强”的逆向思考,用主动示弱的方式避免成为实力强硬者的靶子,这是一种曲线制胜的方略。
示弱是一种生存的方式,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可以化困难于无形。弱者有时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但可以通过示弱的方式来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是“不甘示弱”、“勇往直前”,否则就是懦夫。其实,凡事爱逞强好胜的人,往往碰得头破血流;而能适时忍让的人,倒可以成为最后的赢家。环顾一下周围那些才华横溢的人,你会发现,很多人不是因为不优秀而阻碍了个人争取更大的成功,而是因为太优秀却不善于藏拙示弱,不知道退一步、让三分而阻碍了自己提升。
你不禁要问了,什么时候示弱呢?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确实不知事实真相时。你不了解真相,不知道谁是幕后主角,不知晓某个数据是因何得来的,这时,你需要谨小慎微。若鲁莽地与人争辩,可能会得罪人,输得一败涂地,让自己颜面、荣誉尽失。
二是出现错误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你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就大胆地承认吧!躲避、搪塞错误,只会让人更加轻视你。勇敢地承认错误会重新赢得信任。
三是遇到强手时。我们常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碰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如果你处处发招,就会造成双方关系紧张。与其这样,还不如主动示弱,见到对手微笑一下,主动暴露自己无关痛痒的小毛病,反倒能消除对方的敌意,增加对你的好感。
四是自己得意时。当你升职、加薪、获得殊荣时,要记得谦虚和示弱,用自嘲、自贬的方式,透露自己一点无关紧要的“糗事”,拉近与他人之间的距离。
五是遇到困难时。有困难要及时求助,不要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向他人求助。要知道,耽误了工作,后果不堪设想。再说了,你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向他人学习呢?
六是自己“无知”时。这里所说的“无知”,并非真的无知,而是故意装出来的“无知”。如果你自恃学历高、经验丰富,处处一马当先,急于显示自己的能力,往往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首先你这种态度就容易造成失误,授柄于人。其次,你如此不在乎同事和领导的感受,他们对你肯定有看法。为了工作,却处处不讨好,又何必呢?长此以往,你在公司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了。其实,无论多强大的人,都不会精于每一个领域。承认自己的“无知”,多向他人请教,会给别人留下谦虚、好学、尊重他人的良好印象。
(本章完)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