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生意好不好,不在努力在思路(4)
第6次交换:用酒桶换到一辆旧的雪地汽车;
第7次交换:用雪地汽车换到一次前往落基山的旅游机会;
第8次交换:用旅游机会换来一辆敞篷车;
第9次交换:用敞篷车换到一份录制唱片的合同;
第10次交换:将合同给了一名歌手,歌手感激涕零地给了他一套双层公寓!
麦克唐纳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他的传奇吸引着一些时尚男女加入网络交换的游戏,开始了他们的“换客”生涯。小煜就是其中一位。
小煜在“扬城换客”群上留言,想用一套正版的《NBA2006》游戏软件“求换”一辆自行车。两天后,有个人联系她,在询问了相关事宜后,二人约好见面地点准备交换。让小煜都没想到的是,这么快就实现了交换。奇迹还在继续。小煜继续更新网上留言。经过多次“自由交换”,她用这辆自行车先后换到了香水、手机、价值一千多元的多功能登山包。后来,有个驴友联系她,想用一台旧电脑换她手中的登山包。于是,当初的一款已失去“使用价值”的软件,就这样换来了一台电脑。
与小煜类似,很多人的交换过程可以说是“天马行空”:化妆品换成数码产品,用旧军装换新手机,用考研书籍换流行小说。需求决定了换物法则,只要喜欢,就不必在意换得值不值。至于物品本来是花多少钱购买的,已变得不那么重要。
而各种易物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例如“换来换去”网、“易物”网、“搜换”网、“欧亿网易货通”、“换啦同城易物”网、“易贝”网、“68换物”网等。一些地方还出现了以地区为范围的现场交易活动。
你是不是也有很多冲动消费时买下的衣服、鞋子,或是闲置的书籍、电子用品、化妆品、生活用品、婴幼儿用品、玩具等,用处不大但弃之可惜?这些闲置物品,不仅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也丧失了本身的价值。那么,不妨拿到网上换自己喜欢的东西吧!“以你所有换人所求”,不仅让“鸡肋”找到了好归宿,又收获了自己需要的“熊掌”,何乐而不为?只有想不到,没有换不到。一些对你来说是累赘的东西,只要摇身一换,就成了别人的宝贝。
与“曲别针换别墅”相对的,是安徒生讲的一个童话故事:一个老头子牵着一匹骏马去集市,一路上用马换牛、用牛换鹅、用鹅换鸡、用鸡换了一筐烂苹果。
无论是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还是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原理,都无法解释这样一个等式:“一枚曲别针等于一座大别墅”,以及“一匹骏马等于一筐烂苹果”。因为人是理性的,都想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获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但“换客”们却颠覆了这点。他们用逆思维心理,把自己不用的闲置品,拿来交换成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其实,不管是别针换别墅,还是骏马换烂苹果,都不是一个经济范畴的事。“换客”们是感性的经济人,他们是在交换中寻求乐趣。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交换之间也”!
看到这里,你再想想,是不是可以将公司发的购物卡等换成现金呢?或者干脆自己开一个小店,给“换客”们搭建一个交易平台。先选好地址,再号召网友们将闲置物品寄过来,你将这些物品标上价格,如此就可以正式开张了。物品卖出去后,你可根据标价收取20%的交易费,另外每件物品收取一些寄存费。
还有吗,你还想到了什么?
智慧点读
让闲置不用的东西都活起来、流动起来,这不失为一种“废物利用”的新方式。不在乎等价交换,只在乎各取所需。这既是“换享工场”活动,也可以被当成一门生意来做。
对抗不如对话,竞争不如“竞合”
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总是一个名为柏济的同学。一次,柏济因为生病而请了长假。有人私下为诺贝尔感到高兴:“柏济耽误了那么多的功课,看来这回你得拿第一名了!”但诺贝尔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将其在校所学做成完整的笔记寄给了躺在病床上的柏济。结果,那个学期末,柏济依旧名列第一,诺贝尔则排在第二。
在对手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诺贝尔并未落井下石,而是竭尽全力帮助对方,这是多么大度啊!诺贝尔不仅赢得了大家的称赞,还把本来是劲敌的柏济变成了好友。
由于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从小到大,我们就被灌输一种竞争意识,甚至将自己的好友也当作对手,彼此防备。正因如此,我们常常忽略了合作的重要。其实,不要刻意把可能是伙伴的人变成对手,对抗不如对话,竞争不如竞合。
卡尔从事卖砖的生意。最近,有个竞争对手到处散播谣言,说卡尔的砖块质量差,一时间,卡尔的生意惨淡,还失去了一份25万块砖的订单。碰上这种事,谁都想狠狠地打击对手。一天,好友听了卡尔的抱怨后说:“不要刻意制造对手,如果有可能还要将劲敌变为好友。这样,自己可少些麻烦。”卡尔听后若有所思。
当天下午,卡尔在拜访客户时发现,有个客户正为新盖一幢办公大楼而发愁。他想要的砖并不是卡尔他们公司所能制造供应的那种型号,但与卡尔的竞争对手的产品很相似。同时,卡尔也确信,那位诋毁他的对手并不知道这件事。这让卡尔左右为难。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后,他拨通了对手的电话,礼貌地告诉他有笔生意。当时,对方哽咽得一句话也没说。后来,对手终止了散播谣言,甚至还把他无法处理的一些生意转给卡尔做。现在,他们成了友好合作伙伴,双方互通有无,不再相互排挤了。
不刻意把合作伙伴变为敌人,是避免别人伤害自己的上策,也是壮大自己的一个良方。我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是由于互相比的结果。若是转变思维方式,变“比”为“让”,变“比”为“合”,则会成为一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三个和尚可以搞个“接力”,每人挑一段。这样就算从早到晚不停地挑,谁都不会太累,水也会很快挑满的。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仨和尚”不但有水吃,而且生活工作都会很愉快。
我们和对手的关系也是如此。要转变一下思维了,我们与对手的格局不一定是你死我活,水火不相容。许多对手都是在各自利益中产生的,有时只是我们的单方面想象。因此,敌和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没有天生的不可逆转的敌人,如何把“敌人”变成“朋友”,就看我们的心胸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了。
在《水浒传》中,梁山泊的掌门人宋江就善于化敌为友。每次战争结束,他却会对俘获的敌军将领彬彬有礼,殷勤相待。有些名气大的将领,宋江甚至要让出自己的宝座。这让敌人受宠若惊,敌对情绪马上烟消云散,当即表示愿意投降。梁山泊一大批杰出的文武人才就这样聚集到宋江的旗下,成了宋江的朋友,最后死心塌地地为宋江出生入死。
由此来看,比起树敌,懂得利用敌人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为人处世如此,做生意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微软和苹果两大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约伯斯和比尔·盖茨为争夺个人计算机这一新兴市场的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20世纪90年代中期,微软公司占有约90%的市场份额,而苹果公司则处境艰难。让人想不到的是,1997年,微软向苹果公司投资1.5亿美元,把苹果公司从倒闭的边缘拉了回来。2000年,微软为苹果推出了Office2001。自此,微软与苹果真正实现双赢,他们的合作伙伴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商圈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三星电子和索尼,奔驰和宝马等竞争者之间进行业务合作时,就利用这种营销方式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果。大商人李嘉诚也有这种双赢的思维。
李嘉诚倡导利润分享。他认为,让每个合作环节、每位合作伙伴都有利可图,这样的生意才是最成功的,也才有可能做大。例如,李嘉诚鼎助包玉刚购得九龙仓,又从置地手中购得港灯,还率领华商众豪“围攻”置地,但李嘉诚并没有为此而与纽璧坚、凯瑟克结为冤家而不共戴天。每一次战役之后,他们都握手言和,并联手发展地产项目。
林肯曾说过:“当敌人变成我的朋友时,难道我不是在消灭他们吗?”在商战中,是“朋友”多好,还是“敌人”多好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现如今,单打独斗的生存土壤已很难找到。竞争越激烈就越需要合作,因为只有优势互补才能走出“迷宫”,寻找到彼此香喷喷的“奶酪”,并产生新的能量。
智慧点读
敌人变成朋友,比朋友更可靠;朋友变成敌人,比敌人更危险。
别人怕露怯,我却积极寻找不足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一直以来都被商家视作经营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应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顾客,以顾客为中心,以最好的态度让顾客满意,以此来提高销量,实现利润。然而,现实情况与此相反,越来越多的不负责任的商家置顾客的利益于不顾,眼里只有钱,没了良知,所以,“顾客就是上帝”的口号也越来越让消费者不屑。在他们看来,“顾客没花钱之前是上帝,花钱之后是伤帝”;“没交钱之前是上帝,交完钱你就是孙子”;“‘顾客是上帝’只不过是表面文章,是空头支票,是在忽悠顾客”“‘顾客是上帝’,是自欺欺人的说法。现在的消费者有话没处说,有理没处诉,有怨没处伸,有状没处告”。
商家害怕顾客的批评,害怕顾客的揭发,大多数商家视顾客的意见为洪水猛兽,对自己的问题能遮便遮,能掩便掩。其实,这样的认识是会将企业推向绝路的,当问题愈演愈烈之时,便是企业覆亡之日。
真正聪明的商家不会以遮丑为手段,而是反其道而行,逆思维而动,别人怕露怯,我却积极寻找不足,以此作为改进的依据,更作为扬名的手段。
善于听取顾客的意见和建议,这本应是商家进步的根本,然而现在却成为商家取胜的独特之处了。
星巴克就很注重客户的意见。有些顾客建议应该堵住盖子上的那个小孔以防咖啡溅出来,于是星巴克便推出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防溅小棒”来解决这个问题。星巴克还建立了企业网站。在网站上,顾客可以提出建议,同时也可以参与投票和讨论,星巴克由此可以得知哪些建议会获得多数人的支持,从而为顾客们提供一个表达其需求的平台。负责网站的星巴克技术总监克里斯·布鲁佐补充说:“此举还旨在打开与顾客对话的窗口,并将其融入我们公司机体。”
60岁的坎塔卢普1974年加入麦当劳的金融部门,此后又在营运部门工作了20年。他的原则是离开店铺前一定要与顾客进行交流,他热衷于收集客户的意见。他还启用一个人人都能理解的标准,对餐厅服务进行评估。
这些老牌商店为什么一直长盛不衰?就是因为他们的思路区别于那些目光短浅的生意人,不怕顾客有意见,就怕顾客没意见。这些成功的商家,为了达到改进和吸引顾客的目的,甚至花钱来买顾客的意见。例如,洛阳容威家电为了感谢一位顾客提出的宝贵建议,奖励其500元现金,并请顾客到容威家电上海店继续与店长沟通并提出建议,以改善自身的服务质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2011年3月15日,广源商都邀请顾客进商都就商业管理与服务等工作,挑毛病,出点子,买卖双方共同打造放心诚信的消费环境。他们还特别邀请广大消费者走进商都,帮助管理者查找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顾客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商都将给予奖励。
某商场规定只要市民提的意见和建议无重复、不含污言秽语、具体实际,就能当场获得10元的奖励,如果能提出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对发展决策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最高能获得1万元的奖励。
商家花钱买意见、“花钱买批评”,这着实是一着“拉拢”消费者的好棋,当然,这绝不能仅仅是作秀,必须将此作为完善企业的依据。顾客提出各种疑问、意见、建议、批评是销售活动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只有了解隐藏在顾客反对意见背后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处理好反对意见。在听取顾客意见的同时,一边着手解决问题,这种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会感化顾客,化解他对商品的怨气,使他配合你一起消除产品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达到建立信任、促进交易的目的。反之,如果仅仅是想利用这种方式吸引眼球,而不实际改进的话,早晚会露出丑态,失掉生存机会。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得好:“从本质上讲,营销不是卖出东西而是买。买进来的是用户的意见,然后根据用户意见改进,达到用户的要求,最后才能得到用户的忠诚度,企业也才能获得成功。”
善于倾听顾客的意见,要比单纯地把产品卖出去显得更重要。用心倾听每一个顾客的声音,把顾客希望得到改善的部分和顾客不希望看到的部分一一记录下来,并且将这些意见都落实到经营中去,也就不难发现平时想不到的新突破口了。如果你现在就准备转变思维,利用顾客意见,我想,还来得及!
智慧点读
商家要从思想和规则的角度考虑,为客户服务,而不是站在企业单独经营的立场上决策一切。不考虑顾客的意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终将失去长远大利。
(本章完)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