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菜疙瘩很重要,那是农家人饭桌上一道很重要的下饭菜。您可能不知道,在农村,有段时间是没有菜可吃的,所以咸菜疙瘩就是必须的菜了。
当时有的农村,要靠天吃饭,没有灌溉设施,所以饥一顿饱一顿很正常。**在新朝代建立的时候,首先是发展城市,因此农业和农村农民就相对发展滞后。
农民种地,有的时候不仅自己口粮不够,还得交公粮,供给城市人生活所需。农民没有工资,生老病死全靠自己,相当于凭天由命,农民也没有退休一说,只要能动弹就得干活,实在干不动了要靠儿子养活,但离死也就不远了。您说城市人赚的工资也不多,也要凭粮票布票油票等等采购相应物资,那是不假,也确实是当年社会的特色。但我大学时候的同学,城市长大的,他们最起码能每天早餐一个鸡蛋补充营养,您可知道,我们农村养的鸡下的土鸡蛋,我们自己根本吃不起?
当然,现在国家对农民已经有了一些优惠措施,比如到60岁以上有点养老金,各地经济情况不同,可能有差别,我妈妈今年75岁,从65岁那年赶上国家给养老金,当时一年600块,现在涨到1000块,我妈因为这1000块,对党感激的恨不得命都给它,她却忘了她这么多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里刨食而上交的公粮有多少,能折合出来多少钱。当然,我爸爸死的早点,连这每年600块的养老金也没赶上。
医疗情况也是一样,当然现在有了新农合保险,看病还能报销一些。早期我的父母没钱没报销,所有的医药费用都是我们做子女的负担。当然我家里就一个男孩,而且在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作祟下,又加上家里的极度贫穷,只能供出我一个大学生,因此父母养老方面就需要我多多负担。虽然我大学毕业,但也属于城市里的农民。不过即使赚的少的可怜,但比农村可是幸福多了。我父母晚年生活也相对比别的同龄的家乡人相对幸福。
农村农民问题的提出和受到重视,要感谢一个姓李名叫昌平的人,他是某省某县某盘乡前党委书记,在2000年三月,上书国家总理,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因为李书记就是第一线工作的党的好干部,又有详实的调研数据,所以这个问题引起了国家总理的高度重视,从而这个号称“三农”的问题被正式提高到党的政治战略地位。
以至于每年的国家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的。当然三农问题提出后,也让党的执政政策开始照顾农民,于是有了后来的取消农业税,不再交公粮,农民60岁后给点养老金等等。当然我们国家的农民人口基数太大,发多点养老金对国家来说也是压力很大的,所以能给点已经显示出党对农民的尊重和感恩,农民也是很知足的。
其实农村生活经历了村集体所有制,然后是安慧省小刚村开始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本书的主人公玉莲和山娃都经历过。但对该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本书中不做过多描述,因为路遥先生笔下的《平凡的世界》已经写得非常详实,看官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翻阅。
再回到开头,早期的农村其实有一段时间没有菜吃,要靠咸菜度日。一般开春后播种,早点的蔬菜就是葱,进而生菜,韭菜,芹菜,黄瓜,角瓜(城市人叫做西葫芦),再后来就是豆角,白菜,茄子,洋柿子(城市人叫做西红柿),然后土豆,萝卜,胡萝卜等等。
土豆萝卜胡萝卜是可以储存在地窖里边预备过冬时候吃的,白菜也可以储存,也可以腌成酸菜(腌酸菜是利用无氧发酵方式,是不能放咸盐的)。这些储存的菜,从秋天开始,一直要吃到来年春天新鲜蔬菜下来的时候,有的家庭根本不够吃,因为地少产量低本来就收获有限,如果家里人口再多,不够吃也正常。还有的时候储存条件发生变化,蔬菜会腐烂不得不丢掉。
因此,很多时候,开春一段时间,家里已经没有蔬菜,只能吃咸菜。其实咸菜如果腌制好了,就着稀饭米粥啥的,也是很好吃的。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