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早期的平衡力进行培养是关乎孩子终身的事情,而平衡能力,并非仅指孩子是否能够走稳路,它还包含了很多你平时不够了解和注意的内容,这些与平衡有关的内容,对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
(1)身体的平衡。两岁前的孩子都有这样一个目标:他们想站起来,到处走动。而这只有在宝宝的平衡感不断得到训练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其实,在宝宝出生几个月后,就可以看到平衡感被训练后的第一个成果了:宝宝已经能够对自己的脑袋进行控制了。当他抬起头的时候,平衡感就会感受到姿势的变化,并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大脑。在这个过程中,有多个感官参与了进来:视觉、触觉和听觉。而事实上,也正是平衡感把其他五种感觉结合在了一起。
(2)头脑的平衡。保持平衡不仅是身体的事情,也与大脑中所有的感觉有关。每次当宝宝把他的小脑袋抬起来的时候,大脑对会对这个刺激进行评估、做出反应,这个过程中神经的作用不可低估。在人出生的时候,有超过1亿个神经细胞,但是这些神经细胞要互相连接在一起的时候才能起作用。孩子在幼年时期受到的感官刺激很多是通过平衡器官获得的,他们刺激着神经细胞的连接,并且对大脑血液的流动有促进作用。神经之间的连接是非常复杂的,不断连接在一起的神经能够使信息更快、更准确地被传递到大脑。
孩子的平衡器官如果经常得到刺激,大脑就格外灵敏。相反,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如果视觉、听觉和平衡感比较差的孩子,在智力上的发育也有滞后的现象。
(3)精神上的平衡。平衡感不仅是身体上的感觉,也是心理上的感觉。科学家研究发现,孩子的平衡器官对身体成功地跃过了障碍这一信息“消化”之后,就会分泌出多巴胺,这是一种让孩子快乐的物质,孩子就会觉得得意和满足。平衡练习对于锻炼勇气和训练对危险的估计能力很有帮助,这样孩子就可以对自己的能力和目标进行合理的比较和判断。孩子如果经常获得积极的经验——判断正确,就会使他信任自己的感觉,而且对自己也更加自信,这样就会减少不当的行为,并且自我感觉良好。
(4)活动中的平衡。如何让孩子的六种感觉保持配合密切并且灵敏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活动。活动是孩子平衡感的养料。健康的孩子对活动有天然需求,而且他们会自发地刺激大脑中的前庭系统,比如他们会在旋转中,突然停下来,感受眩晕的感觉,也会喜欢荡秋千和跳跃。很遗憾的是,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个“长期坐着的社会”,因此他们对运动和旋转的渴望很早就被抑制了。孩子的笑声和喧闹声被大人看作是对安静的打扰。孩子的平衡感、对于重力的敏锐感觉,以及其他感觉都变得迟钝了。
案例分析
讲述人:沙女士
宝宝资料:莉莉,女孩,13个月
莉莉早在10个多月的时候就要大人搀着她到处走了,而会单独走一两步是在12个月零几天。当她独自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以为宝宝终于要开始学走路了。可是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她怎么也不肯自己走路了。我们用各种东西吸引她,她最多在原地站一会儿,扑腾扑腾小手,见我们不给她,就又坐在地板上顾自己玩了。有时,我们拿着他最爱吃的东西,先帮她稳稳地站好,然后大声呼喊她:“莉莉,来呀,来呀,快走过来呀!”小莉莉一开始会特兴奋,张开又臂,屁颠屁颠地,看那架势,会一下子跑过来似的,可是不知怎么的,她却扑通一声,索性跪在了地上,嗖嗖地爬到我们面前,把东西抢走又嗖嗖爬回去了,还朝我们嘻嘻笑几声呢。总之,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逗她,用什么东西吸引她,她总是用爬来代替走。
看着别的孩子都特别喜欢学走路,可我们的小莉莉老是不厌辛苦地爬到这爬到那,我真替她着急。就这事儿,我咨询了很多专家,最后把目标锁定在宝宝刚开始学会走的那几天。如果没记错,当时为了让孩子走得更稳当,我们都没有扶她,结果她摔了一跤,哭了好久。专家说,宝宝学走路是有过程的,从扶着东西慢慢地站起来,到扶着东西移动,再到迈出第一步,对宝宝来说都不容易,需要学习。有的宝宝在还没掌握好平衡的技巧时,就尝试着往前冲,结果很容易就跌倒,跌倒的次数多了,宝宝就开始害怕,很自然地就不敢独自走路,要人扶着走了。看来当时放手让孩子自己走路根本是个错误的选择。
知道了这点,我心里也算是有点安慰吧。我想:只要我们耐心带着她走,我们的小莉莉总有一天会学会走路的。
在我们一家的耐心培养下,宝宝终于愿意像以前那样走路了。就在宝宝13个月还差一天的时候,我下班回到家,老妈兴奋地告诉我,今天宝宝的表现可好了,一个人会从地板上爬起来站好,然后历史性地走出了6、7步呢!听老妈讲,那天宝宝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动作:摔倒——站起来——走几步,再摔倒——站起来——走几步,并且不用任何人来扶她。老公怕她摔疼,好几次帮她扶起来站好,可是勇敢的小莉莉硬是推开爸爸的手,重新坐在地上,再站起来走。我心疼地抱起女儿,连忙卷起她的裤腿,看看她的膝盖红了没,肿了没,还好还好,只是有那么一点点红。不知什么时候泪水已经模糊了我的眼。
解析:宝宝学走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让宝宝在地上试着走,全靠大人扶持,慢慢的他自己喜欢了就会尝试着经常下地走走。然后,让孩子自己扶摸着床沿或是别的可扶物走,走得稳的话就可引逗着他自己放手走路了。这样宝宝走路也稳了,胆子也大了,减少了摔跤的机会。有的孩子走路时间有早有晚,家长不用着急,耐心引导就是。
亲子课堂
当孩子晃晃悠悠踏出第一步的时候,父母往往既期待又紧张。走路就是孩子的平衡感进入另一个成长阶段的象征。在孩子学习走路的过程中,父母应当在4个方面多加注意:
注意时机
孩子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孩子学走路并没有所谓的统一的恰当时机,必须由个人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时机。学走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学走路。如果孩子在11个月以前就有学走路的倾向,那自然是好事,家长应该倾力培养。如果宝宝还没有到达学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走路,否则很可能对宝宝肢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超过这个时间,宝宝没没有走路的意愿,那家长就应该带孩子去看看医生了。
注意姿势
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宝宝在学走路的时候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比如偏内八字的姿势。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其实,这些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
除此之外,宝宝发育的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双腿与膝关节向外远离,形成O型腿。早期,刚学会走路宝宝O型腿的情形会很明显,但随后便渐渐好转,会自行调整回来,在1岁半以前几乎都会恢复正常。如果到了两岁宝宝的O型腿仍未改善,则需要请医师诊断治疗。
注意异常
宝宝学走路的初期,家长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原则检测宝宝的退步发展是否出现异常情况。最基本的就是观察宝宝的整个下肢,看外观有无单侧肥大、大小肢、长短脚等异常。如果发现宝宝双腿皮肤的纹路出现不对称的情形,那就需要警惕宝宝出现了长短脚。另外,宝宝的髋关节也是需要注意的,留心观察宝宝走路时是否能顺利张开双腿、有无发出声响。便于家长及早发现问题。
注意安全
不安全的行走空间会给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造成危险,父母应该对家中环境来一个彻底的检查和处理,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行走空间。请注意以下几个重点,以便将发生意外的几率降至最低:
收拾地面
尽量维持地面的干净整洁,将电线、杂物等收拾好,以免宝宝不小心被绊倒,或是踩到尖锐的物品。
注意锐角
如果家中摆设有尖锐处或棱角,则要先暂时收起来。如果不能收起来,则需要在尖锐处或棱角上加装软垫,以免宝宝碰撞到。
铺设软垫
为防宝宝在学走路的过程中不慎摔伤或滑倒,家长应该在比较光滑地面上加装地垫或软垫,
地面平整
如果家中地面不够平整,刚学会走路的宝宝就可能因重心不稳而跌倒。因此家长应仔细检查地面,尽量消除高低不平的情形。
避开易碎物
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很有可能弄坏一些易碎品,伤害到自己,为了避免宝宝受到吸引去碰撞物品而受伤,或是损坏家中的摆设,家长应当将容易碎裂或损坏的贵重物品收起来。
训练方案
平衡感对于宝宝来说是很重要的,它能帮助身体姿势保持平衡,形成空间方位感,平衡感与眼球的追视能力、专注力、阅读力、音感能力、触觉和语言能力都有关,所以锻炼宝宝的平衡感也是极其重要的。下面按照宝宝由小到大的顺序介绍几个锻炼宝宝平衡感的小游戏:
方案一 浴巾荡秋千
目的:训练宝宝的平衡性
方法:宝宝出生三、四个月,还不太会翻身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与宝宝玩这个游戏游戏:准备一条大浴巾,让宝宝仰卧在上面,爸爸和妈妈各浴巾的四个角抬起浴巾,使浴巾离开床面30-40厘米,爸爸妈妈依口令“向左”“向右”摆动浴巾,让宝宝在浴巾内荡秋千,妈妈可以边让宝宝摇荡,边说儿歌:一二三,搭摇篮,四五六,坐里头,七**,乐悠悠。摇半分钟后,把宝宝放到床上,让宝宝休息一会儿,再继续。已经学会180度翻身的宝宝有不小心跌下来的危险,不宜做这个游戏。
方案二:飞翔游戏
目的:训练孩子的平衡感
方法:半岁左右的宝宝,就可以让他体验“高空”的感觉了。宝宝这个时候可以被爸爸举得高高的,爸爸可以反复举高宝宝。爸爸还可以两手并拢平举,让宝宝俯卧在自己的手臂上,然后爸爸边唱歌边左右摇晃和走动。爸爸也可把宝宝托上托下或转圆圈,让宝宝体验飞的感觉。妈妈则可以把宝宝抱到妈妈的小腿面上,让宝宝的头朝向妈妈的头,然后妈妈躺在地板上,抓住宝宝的两只小手,妈妈上下移动双腿。由于孩子的平衡性并不是很好,整个游戏中,家长都要抓牢宝宝。
方案三:骑膝马
目的:训练孩子的平衡感
方法:大人带孩子时,可以和孩子玩玩骑膝马的游戏,让孩子觉得有趣又增加平衡的刺激。骑膝马的方法是,你坐着,双腿并拢,让宝宝和你面对面地坐在你的大腿上,较大的宝宝双手由你牵着,1岁以下的婴幼儿则请你用双手环绕着宝宝的颈背。然后你上下震动或是左右摇晃双腿,让宝宝随着你的双腿一起摇动。当然,游戏过程中,你还是要随时逗弄孩子一下,这样可以让他不吵闹好一会。
方案四:不倒翁
目的:训练孩子的平衡感
方法:准备一个不倒翁,让宝宝先玩一会儿不倒翁,然后让宝宝学不倒翁。游戏过程中,爸爸应该站在宝宝的身边,用右手从后面推宝宝,用左手在前方保护,看宝宝是否站稳而未向前方倾倒;如果在前、后、左、右位推宝宝,宝宝都没有歪倒,爸爸就可以给宝宝一个奖励。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