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触觉、味觉、听觉、前庭觉、本体觉、嗅觉、视觉都是很早出现的感官。宝宝一切探索的行为都需要这些感官当工具,当其所有的感官都整合的很好的时候,就会开始探索环境。一开始宝宝会利用这些能力自己侦测到外界环境的安全性,到大一点时,父母加以命名,就会对于东西有颜色、形状等的概念,这对于往后的语言技巧、空间概念、注意力等能力都有关系,如果基础打不好,就会影响到往后的学习状况。所以说,宝宝的触觉发展直接影响着其它智能的发展:
触觉VS视觉
触觉发展与视觉有关,小宝宝看到一个圆球,一开始并不知道他是圆球,要经由手操弄及嘴巴咬的过程中,去接受他是圆形的信息,因为手指尖与嘴巴周围的接受器最敏感,所以看到一样新东西,就会反射性地放进嘴中。在有了这样的经验后他们才会知道东西的材质、形状、大小,再配合视觉,以后看到这样的东西就知道是球。
触觉VS本体觉
触觉与本体觉有关,本体觉是肌肉关节的触觉,他会知道手是伸出去的,还是收回来的,以及手与脚的位置放哪里,宝宝会借由体觉与触觉的接触学会了身体的操作,将来与跑步的流畅度、玩球的技巧都有关系,跟长大大动作的能力与品质有关。像宝宝利用爬或走探索环境,在攀爬的过程中,知道内与外、高与低,进而有空间概念,所以家长应该让小宝宝多做环境的探索,这与将来的空间概念有关。其实也与书写能力有关,因为手书写时指尖会接触到笔,手指的每一条肌肉都要察觉要出多少力,出的力正确,字自然写的好看。
触觉VS前庭觉
前庭觉是在内耳里侦测头部位置的感觉,会影响到头部本体的控制,和宝宝的动作能力有关,也会影响到眼球、头部、四肢与身体的有效运作,也与肌肉张力有关,藉由速度及抗地心引力的运动,例如攀爬、摇晃、丢高高、荡秋千、溜滑梯等活动获得。
所以攀爬对于宝宝的发展很重要,尤其是要经过高高低低不同的障碍物时,像是用抱枕、坚固的箱子当作障碍物让他爬,或者将空箱子当成山洞让他爬进去,都会让宝宝发觉,自己身体小小的,箱子大大的,这有助于他将来计划自己的动作能力。例如爬到床时他知道要停止,知道到一个目的地时,要花他多少时间等能力。
触觉VS情绪
触觉会将某些信息传到大脑的边缘系统,会影响人的情绪发展,如果常常给予宝宝安抚,会让宝宝有安全感,情绪会比较稳定,长大后注意力会比较集中;如果常常给予侵袭性的触觉,会让宝宝情绪高张,以后也会比较神经质。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探索及触摸可以让他们得到许多的收获,提高他们往后的动作能力和认知能力、甚至情绪的稳定性,所以父母应提供一个安全又宽敞的空间,让孩子自由的玩乐、自由的学习,才能帮助孩子在各方面有好的发展。
案例分析
讲述人:鲁女士
宝宝资料:静静,女孩,6个月
宝出生后就有了身体感觉。感觉,是宝宝探索世界、熟悉自我的第一步,而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身体触觉。身体触觉不仅可以帮助宝宝熟悉世界,提高她探索世界的**,而且也是我们做父母与宝宝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的重要前提。
很多爸爸妈妈在贝贝出生后害怕他着凉、感冒,就用小被子把贝贝包得严严实实,使他的手、脚都不能自由活动。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是这种做法会影响贝贝触觉的发展。
如果把贝贝放在比较宽松的睡袋里,让他的双手能从袖洞里伸出来,眼睛和手能够协调一致活动,这样贝贝的触觉甚至他的学习潜力都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谈谈我是怎么做的吧!
从宝宝出生开始,我就注重多与宝宝进行身体上的接触。给宝宝拥抱、亲吻和抚摩。一边给宝宝哼唱歌曲,一边抚摩宝宝,或者逗宝宝笑,让宝宝感受舒适、愉快的氛围。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让宝宝在水中嬉戏,感受水压。当宝宝睡在小床上的时候,拿起宝宝的小手或者小脚触碰床栏杆,或者栏杆上悬挂的各种小玩具。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自己有目的的运动,她逐渐就会学会自己用手和脚去触碰各种玩具了。
除了我自己经常和宝宝接触以外,我还给宝宝的爸爸定了“亲子功课”,让他每天固定地抱宝宝,触摸宝宝。因为有专家告诉我,与父亲接触少的宝宝,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被专家称为“缺乏父爱综合症”。我的建议是,在家庭里应提倡加大父亲与孩子交往的力度,父亲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接触,从婴儿早期父亲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满足孩子情感的需求,为孩子的体能、智力、社会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解析:可能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宝宝玩耍不小心跌倒时,只要父母将他抱起来,“吹吹”伤口,并一边搂抱、一边说些安慰的话,很快孩子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又高高兴兴地继续玩耍去了。这类事例说明,正是在父母轻柔的抚摸中,孩子心中的恐惧感消失了,安全感建立起来了,这种天然的感情需要,若能给予适当的满足,宝宝与父母的感情就会更加深厚,心理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刺激,大脑的兴奋与抑制也会变得协调,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提高。
亲子课堂
为了宝宝的健康,年轻父母都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营养食品。然而也有人不太了解,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需要另外一种特殊的“营养物质”——触摸。加拿大蒙特利尔儿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母亲搂抱婴儿时间的长短对孩子日后的智力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给予宝宝以下一些方式的触摸,对宝宝的成长大有裨益:
多抱抱孩子
抱是母子感情信息的传递,是婴儿最轻微得体的活动,有的父母怕“惯坏了孩子”而不愿意抱,其实这是不对的。当婴儿在哭闹不止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抱从而得到精神安慰的时候。因为每当头与头。胸与胸的全身性接触,伴随着父母充满爱意的表情,婴幼儿是可以感觉和领会到的,由于能起到放松身体的效果。所以,在孩子那种哭闹的“特殊语言”的要求下,大人不要挫伤幼儿心灵的积极性,要对宝宝进行温柔的爱抚。
对宝宝进行轻微的按摩
父母用手掌对婴儿做轻微的按摩,先按摩俯卧位,按摩从宝宝背部到臀部下肢;再按摩仰卧位,从胸至腹部下肢,每行10——20次。按摩不仅能增加宝宝胸背腹肌的锻炼,减少脂肪细胞的沉积,还可以促进宝宝全身的血液循环,以及增强宝宝心肺活动量和肠胃的消化功能。把宝宝抱在怀中时也可做局部按摩,如:用手摩擦宝宝手臂、手指,或用脸或手轻轻蹭蹭宝宝的前额和脸颊等。
适当地对孩子进行捏揉
父母用手指对宝宝进行捏揉,可以便宝宝全身和四肢肌肉更加坚实。一般先从两上肢至两下肢,再从两肩至胸腹,每次行10-20次。经有关医学研究,在捏揉过程中,小儿胃泌素的分泌和小肠的吸收功能均有改变,捏揉对脾胃功能虚弱,消化不良的婴儿效果非常显著。按摩、捏揉不宜在进食当中或食后不久进行,否则易致吐出或食物呛人气管。
捏揉法最好选在宝宝食后2小时进行。操作手法要轻柔,稍用力时也要以婴儿感到舒适为度,注意不要让其受凉,以防感冒。父母在抚触孩子时,笑态表情要自然大方,别过多做挤眉、歪嘴等怪诞动作,以避免婴儿模仿形成不良习惯,将来不好纠正。
尽量用母乳喂养
母乳营养成分丰富,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含有许多抗体,可避免宝宝感染疾病,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因此,育婴专家纷纷建议对宝宝进行母乳喂养,同时,通过哺乳,可以增加母婴之间的皮肤接触,增进母子间的亲子感情。在母亲温热的怀抱中,宝宝安静地“享受”着母亲甘甜的乳汁,对促进他身心健康、解除“皮肤饥饿”大有裨益。
人类和其他所有热血动物一样具有一种天生的特殊需求,即互相接触和抚摸。这是一种无声的爱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良性刺激,是宝宝发育的心理营养素。因此,父母应当适当安排与宝宝进行亲密接触的时间。
训练方案
只要提供给孩子安全的探索环境,确定游戏的环境及物品是安全的,可培养孩子主动的个性,不过要注意物品的东西不能太小,例如弹珠;也不要是绳子、塑胶袋等,以免发生危险。各个阶段有适合的游戏及发展,在提供孩子游戏之前,要先知道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然后再从旁引导。
游戏一:
适合年龄:1~2月
方法:准备拨浪鼓、镜子
a.俯卧时,在另一旁用玩具来吸引孩子。
b.趴着时,用镜子让宝宝照。
c.利用拨浪鼓声音变换方向吸引孩子的注意。
游戏二:
适合年龄:2~4月
方法:准备颜色鲜艳的玩具、泡泡、会叫的玩具、摇铃
a.大人拿一个宝宝喜欢的玩具但不要马上给,让宝宝伸手向目标物抓起。
b.床头/床尾系上不同的玩具,让宝宝去触摸。
c.吹泡泡鼓励宝宝碰破。
d.在宝宝面前捏会叫的玩具,然后拿远一点,让他去拿。
游戏三:
适合年龄:4~7月
方法:准备彩色球、镜子、音乐铃、绒毛玩具、套圈圈、按会发声的玩具、玩具电话
a.让宝宝换手拿玩具,一次一样,两手拿两样,培养他因移动而有远近的概念。
游戏四:
适合年龄:7~10月
方法:准备学步车、不同材质的布
a.爬:利用滚筒,让宝宝前后左右滚,练习腹部和臂力,爬时要在不同材质的布或地毯上。
b.站:让宝宝扶家具站着。
c.走:拉大人的手及手指走步。
d.找找看玩具藏在哪?
e.让宝宝爬隧道。
f.让宝宝推会走的玩具。
游戏五:
适合年龄:11~13月
方法:准备跷跷板、木马、积木、拉着走的玩具
a.玩你丢我拣的游戏。
b.将不同的东西放进容器中,要宝宝找出指定的东西。
c.和宝宝一起扮家家酒。
游戏六:
适合年龄:13~18月
方法:准备拼图、形状板、积木。
a.拿出一个玩具,要宝宝指出这个形状的玩具像身体的哪个部位。
游戏七:
适合年龄:18~24月
方法:准备球、套圈圈
a.让宝宝随手涂鸦。
b.让宝宝由站姿蹲下拣起地上的玩具。
c.和宝宝一起玩滚球。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