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谈到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有助于孩子记忆的第一个过程——编码,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识记更为有效。当然,这只是优化了孩子的记忆力的第一个过程,仅仅拥有良好的识记能力并不够,如何贮存这些记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记忆有三个贮存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在瞬时记忆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0.25~2秒。外界信息首先经过眼、耳、口、脑、手等感觉器官进入感觉记忆,信息按照感觉输入的原样在这里登记下来。
这是一幅内容复杂的画,正常的成人或儿童盯着它看了一会儿后,在0.25~2秒内,大脑里会原封不动的保存着这幅画的信息。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了。而那些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可能在之后记得这幅画的某些信息,但更多的细节会被遗忘的原因了。
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7±2,即5—9各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记忆广度。简单来说就是当两个不同的孩子看完这幅画后,有些孩子能记住7个信息,而有的孩子则可以记住9个,甚至更多。
贮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经过反复练习(或复述)可转入为长时记忆系统。也就说,如果反复回想短时记忆中的信息,那么这些信息就可以转变为常是记忆。
长时记忆是信息贮存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的记忆,直至数日、数月、乃至终生的记忆。这正是我们希望拥有的记忆。
从上述的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三种贮存之间的关系:识记——瞬时记忆——(注意力的过滤+记忆容量过滤)——短时记忆——(反复练习、复述)——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我们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增加记忆的广度、培养孩子养成有意识地反复记忆的习惯。
案例分析
A
妈妈:珍妮,你能帮妈妈个忙吗?
珍妮:好的,妈妈。
妈妈:你帮妈妈把沙拉酱拿来,噢,对了,沙拉酱在厨房的冰箱里。我简直要忙坏了……你听好了,是在冰箱下层第二个格子里,放在沙丁鱼罐头后,你要仔细的找找。
(过了一会儿,珍妮从厨房出来)
珍妮:妈妈,我没有在冰箱里面看到沙拉酱,不过我看到了冰淇淋。
妈妈:上帝啊……我已经说过了,是在冰箱下层!你怎么一样都没有记住!
解析:很多父母总是抱怨孩子记不住自己的吩咐,从而认为孩子的记忆力差。其实,造成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父母不善于表述。如果情景中的妈妈这样说“珍妮,冰箱下层第二格子里,沙丁鱼罐头后有一瓶沙拉酱,你帮我拿来”,珍妮将能更好的执行任务。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孩子的记忆容量的问题了。刚才我们提到,孩子的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7±2,即5—9各项目,如果父母说话没有条理性,那么孩子只能记住一段话里的几个小点,而不能记住全部内容。父母在给孩子下指令时总是如此没有条理性,久而久之,孩子的记忆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相反,如果父母能够用清晰的条理,将要表达的信息有条理的说出,引导孩子有条理的去记忆别人的话,则有助于孩子记忆的发展。
B
皮特:爸爸,我想知道刚才电视上说的做飞机模型的步骤。
爸爸:我正在看报纸,去找你妈妈。
皮特:妈妈,刚才电视上说做飞机模型的步骤是什么?我现在很想做一个飞机模型。
妈妈:噢,我的皮特,现在不是讨论飞机模型的时候。你先去看卡通片,晚点我们还要学习制作帆船模型。
解析:在开发孩子的智能上,很多父母都表现得不遗余力。他们会给孩子买很多玩具,买来很多卡片和学习碟片,但效果却并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这个情景中的父母就犯了一个小错误——没有引导孩子养成加工记忆的习惯,甚至扼杀了孩子的这种习惯。刚才我们提到短时记忆要经过反复的复述和练习才能转化为长时记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孩子反复练习,反复加工信息的习惯,才能让孩子将所学的东西记得更加牢固。
通过这两个小剧情,相信你一定能发现更多培养孩子记忆力的误区,深刻地认识该从哪些细节将培养孩子的工作做得更尽善尽美。
亲子课堂
正如我们了解的,要提高孩子的记忆力,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增加记忆的广度、培养孩子养成有意识地反复记忆的习惯。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可以从哪些方面达到这两个目的:
引导孩子学会认识事物的关联。
五岁以前的孩子通常只能认识到事物的个别部分,及至到5~6岁后,孩子开始能认识事物的整体部分,只不过还不是特别明确;到7~8岁的时候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体,但此时孩子往往还没有把部分与整体连接起来一起感知。
正因为孩子缺乏从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他们很难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分类记忆。因此,在培养孩子记忆力的过程中,父母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认识事物间的联系,比方说,在带领孩子认识动物的时候,不但要告诉他们这是大象,那是梅花鹿,更加要告诉孩子这些都是动物,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便于孩子日后的记忆。
丰富孩子的知识,培养孩子的理解力
记忆常常包含着复杂的思维活动,当要记忆的材料已通过感官准确而清晰地到达大脑,并被孩子所理解时,记忆才是最有效的。实践证明,儿童对他们理解的事物即使是抽象的数学公式、定理,了解了它的来龙去脉就很自然地记住了,对不理解的事物记忆效果差。因此,无论要求孩子记忆什么,我们都建议将内容具体化,使用实物,并将要将事物进行充分的解释,最好能够将向孩子传授的新知识与旧知识挂钩,让孩子能够弄懂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
引导孩子学会复述信息
记得快,忘得也快是孩子记忆的特点。由于缺乏目的性,孩子们很少会主动将短时记忆反复加工,让它成为长时记忆。因此,父母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反复记忆。在这里,我们建议家长每次带幼儿去商店、公园、博物馆或朋友家,回来后都可以要求其叙述所见所闻。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就养成善于观察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习惯,也就拥有了良好的记忆力。同时,孩子自身没有反复练习的概念,因此父母要不时将孩子所学过的内容适时抛出,主动带领孩子反复练习记忆的内容。
培养孩子的联想力
联想力是记忆力与思维力的桥梁,记忆力就是在不断联想的过程中丰富发展起来的。完全靠父母干涉对孩子的记忆力培养并没有好处,让孩子学会联想,在学到新知识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旧的知识,主动提取记忆,这才是我们要达到的真正目的。培养孩子的联想力,关键就在于父母创造情景的技巧。比方说,当孩子看到一只小鸟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带领孩子想象,看过哪些关于小鸟的故事,学过哪些有关小鸟的知识,和鸟一块儿在天上飞翔的东西还有哪些,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引导孩子从一个小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直到带着孩子用所有的记忆画出一幅想象力的画作。
训练游戏
游戏一:
准备一张画有各种动物的图片,游戏开始时,限定孩子在一定时间内看完这幅画,时间到了后,家长将图片拿走后,让孩子说出图片上都有哪些动物。如果孩子记忆效率不高,这时候父母就要开始教孩子学会分类记忆了,提示还是可以将动物分类记,如兽类有几种,鸟类有几种,鱼类各有几种,这样孩子就能记得快些。
游戏二:
带孩子观察商店的橱窗,然后背诵陈列的商品,观察文具盒里的物品,然后背诵盒**有多少件东西;观察公园里的花坛,然后背诵有几种颜色的花等等。
游戏三:
从两位数开始,任意说一些数字,如“11”、“13”、“21”、“28”,每个数字之间保持一秒钟的间隔,让孩子跟着说,如能跟上,则将数字增至三位,依此类推,增至四位、五位……看孩子能记住哪些数字,记住几位数字。还可以让孩子记忆门牌号、电话号码、历史年代等数字材料。
游戏四:
让孩子重复给他讲过的故事,看能记住多少字词;父母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说出一些如交通工具、生活用品、动植物方面的词,看孩子能记住多少,等等。
游戏五:
列一排如下的数字:
1 3 21 2 5 9 0 12 4 7 10 15 17 20
游戏时,父母让孩子看这排数字1分钟,然后遮上数字,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数字显露出来,每显露1个数字,让儿童说出它右边的数字。如果孩子连续说对了三次,父母就可以给孩子一个小奖励。如果孩子总是答不对,那就要重新开始游戏。
游戏六:
家长准备一些动物卡片,我们假定是:大象、长颈鹿、羊、兔子、狗、马、猴子。然后按下列顺序呈现给儿童看:兔子、猴子、长颈鹿、兔子、大象、羊、狗、马、猴子、大象、兔子、猴子、大象、长颈鹿。每个图片出现一秒钟。卡片出示完毕后,父母让孩子说出兔子和大象的图片出现过几次。如孩子做的好,就要给予奖励,如果孩子完成不好,可以重复一次。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