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从爱丁堡大学手术室逃离

2018-04-15 作者: 徐井才
第二节 从爱丁堡大学手术室逃离

达尔文的父亲让达尔文做自己的助手其实也是有他的想法的。一来可以看着他点;二来就是在当时的社会,医生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职业,不仅收入高,工作还很稳定。从骨子里来讲,罗伯特医生还是希望达尔文能够子承父业的。

1825年夏天,达尔文在家帮着父亲做一些护理工作。从达尔文的一举一动中,父亲看出了他对病人的热情,同时也看到了病人对达尔文的信任,这其实就是成为一个医生的必要条件。

我的作文素材

达尔文无心的行为,反映出他对待任何事物都力求严谨的优秀精神品质。

有一次,一个母亲带着她的孩子来找罗伯特医生看病,母亲介绍孩子病情的时候,达尔文也在场,他不但听得非常认真,还学着父亲的样子,把他认为重要的情况都记了下来。

父亲发现后,问他记了些什么,他就把记下的情况念给父亲听,父亲很惊讶,也很高兴,索性让达尔文给那个小孩“看病”,自己站在一边指点,直到给小孩开完了处方。最后,父亲说:“查尔斯,你到药房去,照这个方子把药配出来。”

“是的,父亲。”达尔文见父亲这样信任他,非常高兴,赶紧跑到药房,不大一会儿,就按着准确的剂量把药配好了。他双手捧着药来到父亲跟前。

父亲仔细地把每一种药都重新称过,然后满意地说:“很好,查尔斯,你会成为一名称职的医生的!”

达尔文笑了笑,没说什么。其实,他并不是真的对行医有兴趣,他只不过是学着父亲的样子随便玩玩。他高兴,是因为父亲在这件事上,对他表现出一种从来没有过的信任。

还有一次,达尔文在父亲的指导下治好了当地居民的便秘问题。又有一次,他独自解救了食物中毒的一家人。虽然这些小病的解决在专家眼里只是雕虫小技,但在罗伯特医生看来,这是令他十分高兴和欣慰的事。他已认定达尔文就是那个将来会继承自己医术的孩子。因为,有些患者已经以“小达尔文医生”来称呼达尔文了。

几天后,父亲郑重其事地找达尔文谈话,说:“怎么样,查尔斯,我送你去爱丁堡大学吧?跟你哥哥一起念书。”

“您想让我成为一名医生吗?”达尔文问,脸上露出不愉快的表情。

“这有什么不好吗?”父亲迷惑不解地问,“将来你和哥哥毕业后,也到这里来行医,或者单独在外面行医,都可以嘛,这可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啊,就像你祖父当年那样!”

“可是,可是这并不是我的愿望,我真正感兴趣的是植物学和动物学,也许我生来就是一个博物学家!”达尔文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不!学不学医,这不是你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够决定的,只能由我来替你决定。秋天一到,你就到爱丁堡大学去!”

达尔文知道再争辩下去也没有用,他看见父亲已经谢顶的额头气得暴起了青筋,他不愿再惹父亲生气,就勉强答应说:“好吧,我听你的,去跟哥哥一起学医。”

1825年10月中旬,罗伯特医生把达尔文送到了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和哥哥一起在那里学习医学。爱丁堡大学是一所非常著名的大学,在苏格兰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医学博士的摇篮”。好多海内外学子都来此求学。父亲为了让达尔文能更好地学习,在资金方面一点儿都不吝啬,为哥俩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供他们消遣。达尔文兄弟俩住上了又大又亮堂的房间,这在爱丁堡并不容易办到。

达尔文在哥哥的帮助下,很快办完了入学手续,满怀希望地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刚进校门的时候,他还为能进入这所著名的大学而感到欣慰。但当他了解了一些学校的掌故,真实地体验了这里的教学后,他很失望,非常非常地失望。除了化学课能接触更多的实验,让达尔文还能接受外,其他所有的课程几乎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完全讲演式的教学、枯燥乏味的科目,再加上某些教授浓重的地方口音,让思维活跃的达尔文很不习惯。

我的作文素材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增长人的思考能力,这样的方法是不对的。

达尔文最不感兴趣的就是人体解剖学。课堂上的讲授单调乏味,令人厌烦。但在医学院,这门课是必修的。达尔文只去了解剖室一次就再也不愿意去了。因为一进门,他就看到了解剖台上被泡得变了形的尸体,闻到了混合了福尔马林和尸体恶臭的气味。他感觉自己的内脏都像被翻了出来,他感觉胃里的东西正想在他的胃壁上找个出口而猛烈地撞击着。

让达尔文更加难以忍受的是他所学习的专业的实习生活——外科手术的观摩教学,这意味着他将零距离亲眼目睹手术过程。达尔文其实有着一个和他所学专业很矛盾的毛病,那就是他怕血。然而他必须参加医学专业的临床实习课。

当时,麻醉技术并不是很发达。外科手术时,通常只是给病人灌点酒,然后用纱布堵住病人的嘴,再将病的人手脚牢牢绑住,就开始不施加任何麻醉药物的外科手术了。达尔文亲眼看到了这样的手术:病人需要截掉腐烂发坏的肢体,医生一边动手术,病人一边痛苦地挣扎。尽管有纱布堵着嘴,达尔文还是能清楚地听到病人的惨叫声。这叫声一阵一阵地冲击着达尔文的耳膜。达尔文越听越害怕,越听心越颤抖。最后,他用手掩着耳朵,跑出了手术室。这一夜,他始终睡不着,耳朵里始终回荡着那惨叫声。

真正让达尔文放弃学医的是第二次手术。那是给一个小孩子开刀。那天,达尔文刚一踏进手术室就听到了小孩子尖利的哭喊声。小孩子恐惧的目光让达尔文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朦胧中,好像这手术不是在给那个小孩子做,而是在给自己做。随着医生的每一次动作,他都感到像是真实地发生在自己身上。孩子每一次声嘶力竭的喊叫都像是从达尔文自己的灵魂深处爆发出来的。看着手术一点一点在进行,孩子一点一点失去呼喊的力气,达尔文心里越来越害怕,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了,掩着耳朵,脸色苍白地冲出了手术室。

我的作文素材

达尔文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昆虫的生命他都很爱惜,自然不忍心看别人的痛苦。

经历过两次实习事件后,达尔文决定再也不踏进手术室了。他写信给父亲,说他无法忍受病人们在手术台上遭受痛苦,遭受折磨。父亲回信不住地安慰他。然而,不管是任何鼓励、关怀或是理解,也不能让达尔文改变他不进手术室这个决心。他决定要逃离这种生活。

这一年的9月,哥哥毕业离校了,学校里只剩下了无人管束的达尔文。这时的他,决心按自己的方式来生活。于是,他开始在图书室埋头苦读。爱丁堡大学有几个非常有名的地方,一个是自制的天文台,一个是爱丁堡大学博物馆,还有一个是著名的艺术和工艺学院,另外一个就是达尔文最爱去的、藏书非常丰富的爱丁堡大学图书馆。他一面觉得泡在图书馆不上课浪费了父亲的金钱,辜负了父亲对他的期望,一面又恋恋不舍并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自然科学、旅行游记、名人传记等各种知识。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东西他都读。

我的作文素材

达尔文吸收知识的广泛性,为他日后成为博物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这样,怀着这种愧疚的心情他学到了好多东西,虽说这些并不是达尔文的父亲想要的。

在图书馆读书之余,达尔文另一个常去的地方就是爱丁堡大学博物馆,那里陈列着许多有趣的东西。久而久之,达尔文成了那里的常客,并结识了罗伯特·格兰特博士。

我的一句话感受

强迫孩子违背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顺从大人的意愿,那样做只会事与愿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