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破窗效应——别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
第五节 破窗效应——别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20实际60年代末,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曾做个一个实验。他把两辆一摸一样的汽车摆在两个不同的社区里,其中A社区为中产阶级聚集、社会治安相对较好的社区,而B社区则聚居了大量的社会底层人员,社会治安相对混乱。他把摆在A社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了,而且把顶棚打开,而摆在B社区的车没有做任何处理。结果,摆在A社区的那辆车在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B社区的车过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之后,辛巴杜又用锤子把摆在B社区的那辆车的玻璃上敲了个大洞,结果,几个小时之后,这辆车子也不见了。

受此项试验的启发,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结论:如果某个建筑物上的一块窗户玻璃被人打碎了,若得不到及时的维修,那么,这个建筑物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窗户玻璃被人打碎。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

由破窗理论衍生的事件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在一个安静的教室里,大家都在专心学习,没有人说话,因为有了一两个人的窃窃私语后,不一会儿,教室里说话的声音会越来越大;在风景名胜旅游区,因为有了第一个人刻了“到此一游”的字样,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刻各种各样的字;在一个公交车站,如果大家都井然有序地上车,不会有人争抢,乱挤,但是如果有一个人开始挤,那么所有的人都会挤起来。

破窗理论说明人们的行为很容易受到环境的暗示和诱导,很多小的失误也可能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团队管理者必须及时修复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将失误消除在萌芽状态。

1.树立危机管理意识

企业中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出现,都向人们传递着一种信息,在这种信息的暗示下,很容易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因此企业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很有必要,它能使企业根据预先显现的危机信号,及时发现破窗或即将成为破窗的那块玻璃。

美国有一家机械公司在业界很有名,因为他们很少会炒员工的鱿鱼。一天,一位资深的车工凯利在切割台上加工零件的时候,为了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任务,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了一边,因为没有防护挡板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快捷一点,但是这样做很容易发生危险。

过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无意间走进车间的主管发现了凯利的举动,主管大发雷霆,除了要求凯利立即将防护板装上之外,主管还声称要将凯利一整天的工作量作废。凯利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他却收到了公司要将他辞退的处罚通知,曾经对他多次鼓励和表扬的总裁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安全对公司意味着什么。你少完成几个零件,少实现点利润,公司可以找个人找个时间把它补起来。可是,一旦你发生事故失去了健康甚至生命,公司是永远补偿不起的……”

离开公司的时候,凯利流泪了,凯利在这家公司待了五年,有过成就,也有过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是公司从没对他说过“不”字,但是这次不同,凯利知道,他触碰的,是公司灵魂的东西。

凯利老板的处理看似“小题大做”,但因为凯利的举动触犯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所以这么处理是很有必要的,这正是企业危机意识下的明智之举。

2.抓住细节问题及时处理

“破窗”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其影响却又非常隐蔽。“破窗理论”的核心就是把握“及时修复”这四个字。因此,在团队管理中,如果管理者能重视细节问题,从小事抓起,就能及时纠正可能会出现的重大失误。

美国宝洁公司刚推出汰渍洗衣粉时,其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增长很快,但是没过多久,增长的速度就慢了下来。尽管销售人员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但仍没有找到销量停滞不前的原因。

在一次邀请了很多消费者参加的产品座谈会上,一位消费者说:“你看你们的广告,倒洗衣粉要那么久,衣服是洗干净了,可是用那么多洗衣粉,太不划算了。”这一句话提醒了销售经理,他赶紧找来汰渍的广告算了一下倒洗衣粉的时间,一共是3秒,而其他品牌洗衣粉的广告倒洗衣粉的时间仅为1.5秒。这么细小的疏忽,却对汰渍洗衣粉的品牌和销售造成了如此严重的损害。于是,宝洁公司立即缩短广告中倒洗衣粉的时间,才使得汰渍洗衣粉的销量有了回升。

细节会影响整个工作的执行效果,因此团队管理者要重视工作各个环节的细节问题,唯有做到比对手更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