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要求员工做某件较难的事情或向员工提出较高的要求时,员工很有可能会产生排斥心理,但如果要求员工每天进步一点点,员工就比较乐于接受。这可以用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来解释。
登门槛效应是指人们一旦接受了他人的较小要求,就有可能在今后接受更大的要求,即使这个要求实现起来有困难,个体也会通过更大的努力或寻求更多的帮助来完成。这个效应源于1966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所做的一个现场实验。
实验者分别来到两个居民区,劝说居民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他们来到第一个居民区后,直接向人们提出了这个要求,结果遭到了大多数居民的坚决拒绝,仅仅只有17%的居民接受了他们的要求。
随后,实验者又来到第二个居民区,召集所有居民,让他们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个要求很容易办到,几乎所有的居民都照办了。几周之后,实验者再次来到这个小区,向他们提出竖立标语牌的要求,结果竟有55%的居民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国外的很多研究都进一步证明了“登门槛现象”的存在。加拿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直接提出要求,多伦多居民愿意为癌症学会捐款的比例为46%,而如果分两步提出要求:前一天先请人们佩戴一个宣传纪念章,第二天再请他们捐款,则愿意捐款的人数比例几乎增加了一倍。
登门槛效应反映出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普遍具有避重就轻。避难趋易的心理倾向。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意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一旦做出承诺就必须付诸行动,而实现它却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且不易获得成功;相反,人们却乐意接受一些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
所以,团队领导在让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不要只着眼于大的、最终的目标,可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把目标进行一次次分解,通过实现一个个较小的目标,最终实现大的目标。
比如,一个企业的目标是用一年的时间使产品的销售额达到一千万,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淡、旺季将目标分解成季度目标,假如第一、第四季度是产品销售淡季,第二、第三季度是产品销售旺季,那么,就可以把一年的目标分解成:第一季度:二百万;第二季度:三百万;第三季度:三百五十万;第四季度:一百五十万。当员工通过共同努力实现第一季度的目标后,就会增强下一个目标实现的信心,然后经过员工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会实现企业全年的销售目标。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从企业目标的制定到实现,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很有可能因为一次决策的失误,出现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即使一个企业的实力再强大,也不可能使指定的目标一步到位,立即实现,而是需要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想使企业员工保持昂扬的斗志,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企业的长远目标分解称众多短期目标,在实现一个个短期目标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坚持企业的发展方向,还可以增强员工实现终极目标的信心。
企业目标分解的方法很多,可以按照时序进行分解,也可将企业的整体目标进行横向、纵向的分解,将目标分解到企业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然后再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天的工作目标,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最终达到实现整体目标的目的。在对企业目标进行分解方面,海尔集团的目标管理方法很值得借鉴:
海尔集团对员工实行日清日高的管理模式,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并把具体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员工身上,要求员工做到“日清日毕,日清日高”。这样一来,无论是企业的高级领导,还是车间工人,都明白自己每天应该做什么,每个人都会做到各尽其职,完成自己当天的目标任务,最终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
此外,在分解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实现目标,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使员工从原有的“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这样更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