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雪仇 -宝剑恩仇(3)

2017-11-06 作者: 木头2017
第13章 -雪仇 -宝剑恩仇(3)

江南地方,每年四五月份便是梅雨季节,成天阴雨绵绵难见天日。这日雨又是下个不停,沈虔子正要冒雨出去爬山,却被周伯叫住:“拾奴,今日下雨,不必去爬山了,过来,我教你个新东西。”

沈虔子闻言奇怪,平日里下雨也不见他拦我,不知今天要教什么。于是回到屋中,坐在周伯下首聆听。

周伯等他坐好,不知从哪取出一支笛来,放在唇边便吹将起来,笛声浑厚柔和、清亮圆润、悠扬委婉,听得沈虔子如痴如醉,一曲奏罢,不觉拍手叫好。

“呵呵,许久不吹这玩意了,水平不及当年了。”周伯却似是不甚满意。

“您吹的真好听。”沈虔子恭维道。

“呵呵,你少拍我马屁,我叫你来可不是听曲的,而是学曲的。”

沈虔子闻言奇怪,忙道:“哎?这还是算了吧,我哪里会这个玩意,再说,这个听听就好,学——我就免了吧。”

“莫挑剔,叫你学你就跟我学。”周伯不理他,撂下话来。

“那……好吧。”沈虔子接过周伯递过来的另一根笛子,有些不情愿道:“我现在学这个有什么用啊。”

“哼哼,学了你自然就知道了。”周伯还是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沈虔子望望手中竹笛,上面一堆孔洞看到头大,也不知都有些什么用处,学着周伯样子将笛子放在嘴边,也是吹不出音来。周伯倒是并不在意,耐心教他指法等吹奏技巧。

如此折腾了一天,沈虔子终于学会了大概,能够吹出几个简单的音节。周伯也不着急,之后每日午时都抽出时间来教他,时间一久,沈虔子倒也学的有模有样,能够完整的吹奏乐曲——虽然还不慎精妙。

周伯见沈虔子学的差不多了,便叫过他问道:“拾奴,如今爬山时再诵读文章感觉如何?还气喘了么?”

“好多了,我现在可以边跑边说,书也背得透熟,要不你跟我走一趟看看。”沈虔子有些得意,毕竟自己这些日子一直苦练,总算有所收获,甚至还想卖弄一下。

“呵呵,很好,不过从今日起,你爬山不必再念书了,改吹这个。”周伯指了指沈虔子手中的笛子。

“啊?”沈虔子望望眼中的笛子,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嗯,边跑边吹我教你的那首曲子。”周伯看着满脸诧异的沈虔子道:“就从明日早上开始,我陪你一起再走一趟。”

“哦。”沈虔子还是有些疑惑,但不再问,总之听周伯教的总应不错。

第二日一早周伯果然又陪沈虔子一起爬山,这次二人手中都持着一根竹笛。周伯仍是走在前头,边走边吹,那笛声悠扬清澈,悦耳动听。沈虔子跟在后面也是边跑边吹,虽然可以吹出声来,但是全无抑扬顿挫,根本不成曲目。待想找到韵律,脚步又会不自觉放慢,被周伯甩开。

二人到了山顶,又是并不休息便直接返还。一路上沈虔子还在琢磨如何吹奏,不想心分二用,一脚没有踩稳——山中刚下过雨,路面湿滑——便向前跌倒。下坡时跌倒尤其可怕,整个人失了势的向下直滚,还好被周伯看到,一手持笛吹奏一手将他抓住拉起,整个过程笛声不但没有中断,还丝毫不乱。沈虔子惊魂未定,要道谢时,只见周伯又已远远走在前头,留下身后一片悠扬的笛声。

这趟走完,沈虔子似乎悟到些了什么,也不用周伯再多说,自己以后每日默默的依照此法爬山,寻找边走边奏的诀窍。这边走边吹奏笛子看起来和边走边诵读差不多,实际所需技巧却要难上许多,因为诵读时只需出气,发声高低并无讲究;而吹笛时则要控制气息的轻重清浊,还不能夹杂出气声——不然吹出来的声音会不纯净,这就更考验他分配运用气的本事了。

沈虔子发现,自己若是慢慢走动,就可以把乐曲吹得很好,但是走的越快,乃至跑起来以后,就不好控制笛声,会出现时断时续,忽高忽低的情况。于是就采用最基本的办法,先慢慢走着吹,先保证笛声不乱,再渐渐加快脚步,直到最后奔跑如飞。

这方法说起简单,练起来却是辛苦。初时沈虔子自山上来回一趟便要半日,一天两趟基本都在爬山中渡过。后来慢慢更快,终于将时间又减少到一个时辰以内,而这个过程,前后又花了他差不多上次练习两倍的时间。

秋去冬来,鸟雀尽皆南飞,树叶业已落光。沈虔子还是一如既往的爬山吹笛练功。这日傍晚正吹奏间,忽然听到远处似有人声,沈虔子好奇,循声过去,只见一群人衣衫褴褛,正在附近的树上,草丛中翻找。

众人听到动静,停手抬头来看,其中一个中年人上下打量了沈虔子一番,又看看他手中的笛子,摇头苦笑道:“这世道,还是有人过得逍遥的啊。”

沈虔子听他说的奇怪,尴尬的笑了笑,打了声招呼,问道:“你们这一群人,都在山里做什么呢?”

“啊,我们都是附近居民,只因今年天公不作美,又是歉收,没的吃,就只好到这山里找些野菜树皮来填肚子。”那人答道。

“原来如此,可碰到这种天灾,朝廷不是应该放粮赈济的吗?”沈虔子问道。

“嗨,你们听他说的,”那人回头看看——众人一起大笑起来——又对着满脸茫然的沈虔子说道,“还朝廷赈济,他们才不管我们死活呢!不仅如此,他们还照常收租,就那点收成全都给他们了,最后手上剩不到半点粮食。”

“哎?竟然是这样,遇上天灾,朝廷不但不发放赈济,反倒还要收租!”沈虔子才知道附近百姓竟是如此困苦,怪不得他们说自己吹笛是过得逍遥。

“哎……谁说不是呢?可这仗打了快一年了也打不完,朝廷打仗要钱要粮,就一直在我们身上刮,再这样下去,大家迟早都得饿死。”中年人长叹一声,其他人也是纷纷叹气,俯身继续在周围寻找起来。

沈虔子点点头,他自从上次听那两个客商说过孙恩再度登陆之事后就有留意战况。起先听说孙恩大军在山阴邢浦被谢琰参军刘宣之击退,然而不久之后谢琰又在千秋亭大败于孙恩,终因部将张猛背叛遇害。于是长生党一时势盛,孙恩妹夫卢循更是率兵攻取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威胁京师,朝廷为此大惊,慌忙再调北府兵前去镇压。朝廷兵和长生党如此在浙江一带打来打去,直从夏天打到冬天。孙恩军队打不过来,朝廷军队也打不过去,就这样一直相持。

“两家打仗,倒霉的始终是我们这些老百姓。虽然听说朝廷已经打败了天师,但我们的苦日子却不知何时才是个头啊。”

“哦?”沈虔子听见,忙问道:“这么说您知道最近浙江那边的战事如何喽?”

“我前日在城里有碰到个从那边逃回来的兵,听他说:最近北府兵和长生党才在余姚附近打了一场大仗,结果被孙天师打得大败。惹得刘牢之将军大怒,亲自出马。要说那刘牢之到底还是厉害,长生党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于是天师只好又逃回海上去了。”

“是么。”沈虔子听到孙恩又被刘牢之大败逃回海岛,竟有些怅然若失的感觉,本来他还幻想孙恩若能起事成功,攻占吴兴,那高素和沈预这两个仇家的日子便不好过了。

“怎么?你难道是支持孙天师的吗?”中年人从沈虔子的表情中似乎看出了什么。

“这……倒也不是。”沈虔子还在思索如何回答,中年人又道:“如今朝廷虽然不好,可那孙天师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我还记得他去年刚起兵的时候,到处都有人响应他,可结果呢,我家儿子媳妇就都被他们拉去会稽做了劳役。”

“所以这次他们要是真打过来,到时候怕是还要跑到这山里来躲藏。否则即便不被天师抓去做了劳役,也要被官府抓去充作兵丁。”中年人继续说道。

“哎,这么多年了,也就当初谢太傅还在的时候过了几天太平日子,他死以后朝廷哪年不打仗,不加税?如今过日子真是苦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朝里能再出个谢太傅那样的好官啊。”那人边说边摇头叹气。

“可不是么。”沈虔子一边附和一边思索他刚才的那一番言语,竟出了神。

中年人看看天色,对若有所思的沈虔子道:“小哥,不和你说了,我还要再找些吃的才好回去,家里还有好几张嘴等着呢。”说罢回到人群,和他们一起一路寻找采摘,渐渐远去。

沈虔子回过神来,才发现那群人已走多时,也自下山回去,一路上也不知在想些什么,既未跑步,也没再吹笛。

沈虔子回到草庐,天色已晚,坐在桌边和周伯一起吃饭。吃到一半,周伯忽然开口道:“拾奴,你最近练的怎么样了?”

“哦,那笛曲我已能在跑动中熟练演奏了,而且现在来回山上也只要不到一个时辰了。”沈虔子听见周伯问他,忙答道。

“很好,不过我并不是想问你这个,而是想问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感悟吗?比如关于气的运用什么的。”

“嗯……这个,这个有点说不上来,就是感觉身体好像比以前重了不少,又好像轻了不少。”沈虔子回答的似乎有些自相矛盾。

“哼哼,这就对了,这就说明你对气的运用已经找到点门道了。”周伯点点头。

“这是怎么说?”沈虔子奇道。

“天下万物,只要是活的便有气在,人也是同理。所谓内力,其实不过就是如何增强和运用这股气而已。将之灌注在身体的各个地方,就能起到不同的效果。”

“比如江湖上熟悉的‘千斤坠’、‘铁布衫’、‘梯云纵’这些功夫,看似全不相同,但其实区别就只是对体内的这股气的不同运用罢了。”

“若是将这气沉在脚下,便是可以屹立不倒的‘千斤坠’;而将这气灌注全身用来防御,就是刀枪不入的‘铁布衫’;至于将这气提于肺腑,就是可以借力高飞的轻功‘梯云纵’了。”周伯详细解释道。

“气的运用其实还远不止于此,也不仅仅局限在武功一途,譬如‘书圣’王羲之,他的字之所以能入木三分,就是因为在书写时有将自身的气灌注于笔墨之间。”

“原来是这样。”沈虔子总算听懂了个大概,又问道:“那我现在可以学会这些功夫吗?”

“现在当然还不行,因为你才刚刚学会点门道,要运用熟练还需很多时日来练习。再者即便掌握方法,也需要自己的内力强到一定程度才行,这个就得靠长期的修炼慢慢积累了,同样也是急不得,要时间的。”

“那内力又要怎样修炼呢?”

“你现在刚刚掌握运气之法,还需继续练习,熟练之后我自会教你修炼的方法。至于怎样才算熟练,就像我刚才所说,可以把气自如的运用到身体的各个地方,准确的说是各处经脉上,并且是要在各种环境吓,比如跑步,跳跃,打斗乃至睡觉中。这样才算合格。当然,这个修炼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增强内力的过程。”

“哦……”沈虔子听完还是有些似懂非懂。

“好了,你先不用想这个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弄明白的事情,你自己先慢慢尝试,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明白。”

“另外……”周伯话锋一转,道,“你现在基础已经练的差不多了,明日开始,便和我学剑吧。”

沈虔子没想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时刻居然如此轻易就来到面前,一时激动的话都有些说不利索,吞吞吐吐的问道:“我……我现在可……可以学剑了?”

“嗯,”周伯点点头,道,“你现在已经可以在剧烈运动中调整好自己的气息,甚至还会一点控制运用,这对于学这套‘止月钩’是很有帮助的。因为舞剑之时,一定要能做到不论什么时候都处变不惊,随时调整好自己的气息。所谓气息不乱,则步伐动作就不会乱,那么剑法就自然也不会乱。”

“再者内力的运用对于提升剑法威力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武艺高深之人,甚至可以将内力灌注到手中兵器之中,便柔为刚,一条腰带在他们手上都能成为无坚不摧的利剑。更有甚者,还能隔空打物,凌空点穴等等。”

沈虔子听到这里,想起去年在会稽时,看到孙恩与谢道韫的那场激战。孙恩手中的佛尘便是如此,可见他武功之高。

周伯并不知道沈虔子在想些什么,最后说道:“总之,从明天开始,你每日早晚还是照常跑步爬山练气,其他时间便跟我学剑。”

“是,谢谢师父……不,周伯。”沈虔子闻言欣喜异常,三两口便将碗中的饭扒光,晚上更是躺在床上兴奋了一宿都没睡着。

(本章完)

关闭